访谈嘉宾 :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访谈主持 : 张利英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第4期《求是》上发表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文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主题,有鉴于此,求是网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对农业现代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精彩观点:
■ 从国际上看,粮食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前国务卿讲过粮食是武器。我国一旦从国际上大规模进口粮食,那就不仅仅是粮食价格的问题了,如果国与国之间出现了政治纷争,容易引起巨大的政治风险。
■ “新型”是指农业现代化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统一,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方式。
■ 中国的农业实际上有几个作用:第一个从事粮食生产满足13亿人口的吃饱问题。第二个职能是农民的土地为农民提供一种社保职能,我国的农民大部分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土地能够为农民提供部分社保的功能。第三个职能是生态多功能性,提供美丽的环境。
■ 之所以说土地所有权都归集体,农民有承包权、经营权是一个最好的安排,是因为它一方面把完全的集体化所有带来的低效率解决了,农民的承包权是一种财产权,集体是不可能乱收回去的。地留在农民手里一定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农民自己种地是不需要外在的监督成本,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把西方土地私有制的效率问题给解决了。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经营权流转,把经营效率又释放出来了。
访谈实录:
求是网:郑老师您好,2014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主题,请您简单介绍下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郑风田:农业现代化这个叫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从最初的水利化到机械化,再到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直在演进。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它的内涵和过去相比有三个变化:
第一个是总体目标发生了变化。整个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从原来单一的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统一。
第二个是采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从过去单纯的依靠物质手段,逐步转变为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型农业来实现。
第三个是评价指标发生了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从原来的单纯物质装备,比如产量指标、农机指标等,转变为数量、质量与效益同步,发展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并指出“中国特色”和“新型”是农业现代化的两个基本要求。我的理解,“新型”是指农业现代化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统一,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方式。而“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欧美这些国家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原因很简单,全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他们基本上都是大农场型的,我们国家户均不足十亩地,是东亚小农型的。中国的农业实际上有几个作用:第一个从事粮食生产满足13亿人口的吃饱问题。第二个职能是农民的土地为农民提供一种社保职能,我国的农民大部分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土地能够为农民提供部分社保的功能。第三个职能是生态多功能性,提供美丽的环境。这些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求是网: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您认为在我国农业的现状下,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郑风田:发展农业产业化最初是想解决我国农业的“小生产大市场”问题。“小生产”指的是农民一家一户经营,“大市场”指市场距离农民比较远,规模也比较大。
我国农业是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农民每家每户拥有的土地数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只能借助公司+农户等方式与大市场对接。以牛奶生产为例,农民一家一户养奶牛提供鲜奶,然后被奶业公司收购加工,再然后被运到城市去卖,这种模式包含了农户——公司——物流——商超四个主体,这样一种产业化模式在温饱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小康阶段发现其问题弊端也挺多的,比如公司和农户之间互相毁约很严重,一旦市场上奶过剩了,公司就不收农民的奶了,农民销路就出现很大的问题,近期的奶农倒奶杀奶牛就是一种反映。而当出现奶荒的时候,农民就坐地起价。另外尤其产业链是割裂的,就出现投机现象,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小农户往牛奶里加水然后再加三聚氰胺,引起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再比如农民养牛奶,奶被公司收走就不管了,加工成奶粉,卖奶粉是公司的事,相互之间的链条是单方面的,断裂的,解决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2-25/6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