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

网友投稿  2015-02-25  互联网

 

  访谈嘉宾 :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访谈主持 : 张利英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第4期《求是》上发表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文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主题,有鉴于此,求是网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对农业现代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精彩观点:

  ■ 从国际上看,粮食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前国务卿讲过粮食是武器。我国一旦从国际上大规模进口粮食,那就不仅仅是粮食价格的问题了,如果国与国之间出现了政治纷争,容易引起巨大的政治风险。

  ■ “新型”是指农业现代化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统一,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方式。

  ■ 中国的农业实际上有几个作用:第一个从事粮食生产满足13亿人口的吃饱问题。第二个职能是农民的土地为农民提供一种社保职能,我国的农民大部分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土地能够为农民提供部分社保的功能。第三个职能是生态多功能性,提供美丽的环境。

  ■ 之所以说土地所有权都归集体,农民有承包权、经营权是一个最好的安排,是因为它一方面把完全的集体化所有带来的低效率解决了,农民的承包权是一种财产权,集体是不可能乱收回去的。地留在农民手里一定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农民自己种地是不需要外在的监督成本,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把西方土地私有制的效率问题给解决了。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经营权流转,把经营效率又释放出来了。

  访谈实录:

  求是网:郑老师您好,2014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主题,请您简单介绍下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郑风田:农业现代化这个叫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从最初的水利化到机械化,再到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直在演进。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它的内涵和过去相比有三个变化:

  第一个是总体目标发生了变化。整个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从原来单一的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统一。

  第二个是采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从过去单纯的依靠物质手段,逐步转变为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型农业来实现。

  第三个是评价指标发生了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从原来的单纯物质装备,比如产量指标、农机指标等,转变为数量、质量与效益同步,发展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并指出“中国特色”和“新型”是农业现代化的两个基本要求。我的理解,“新型”是指农业现代化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统一,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方式。而“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欧美这些国家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原因很简单,全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他们基本上都是大农场型的,我们国家户均不足十亩地,是东亚小农型的。中国的农业实际上有几个作用:第一个从事粮食生产满足13亿人口的吃饱问题。第二个职能是农民的土地为农民提供一种社保职能,我国的农民大部分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土地能够为农民提供部分社保的功能。第三个职能是生态多功能性,提供美丽的环境。这些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求是网: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您认为在我国农业的现状下,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郑风田:发展农业产业化最初是想解决我国农业的“小生产大市场”问题。“小生产”指的是农民一家一户经营,“大市场”指市场距离农民比较远,规模也比较大。

  我国农业是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农民每家每户拥有的土地数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只能借助公司+农户等方式与大市场对接。以牛奶生产为例,农民一家一户养奶牛提供鲜奶,然后被奶业公司收购加工,再然后被运到城市去卖,这种模式包含了农户——公司——物流——商超四个主体,这样一种产业化模式在温饱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小康阶段发现其问题弊端也挺多的,比如公司和农户之间互相毁约很严重,一旦市场上奶过剩了,公司就不收农民的奶了,农民销路就出现很大的问题,近期的奶农倒奶杀奶牛就是一种反映。而当出现奶荒的时候,农民就坐地起价。另外尤其产业链是割裂的,就出现投机现象,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小农户往牛奶里加水然后再加三聚氰胺,引起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再比如农民养牛奶,奶被公司收走就不管了,加工成奶粉,卖奶粉是公司的事,相互之间的链条是单方面的,断裂的,解决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

  日本大概从1996年就开始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韩国最近几年也在搞,他们叫第六产业化,为什么叫第六产业呢?第一产业是农业,种植业。第二产业是加工,第三产业是流通服务,那一加二加三刚好是六,一乘二乘三也是六,所以叫第六产业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农民不但要生产,还要加工,最好还能销售,做品牌,这样把产业链延伸,就是做一二三产业融合,一家农户就成了一个农业企业了。对农民来讲,从原来的种植业,到加工到服务,利润都在农民手里,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保证食品安全。

  结合我国的情况,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创新流通方式 ,推进各种形式的农销对接,包括直销,让农民搞合作社,给社区、消费者、超市直接对接;还比如要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等。

  求是网: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任务,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

  郑风田:我国粮食安全整体来看应该是没有问题,除了大豆进口以外,粮食供应主要依靠自主生产,自主生产占粮食供应的90%以上。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粮食生产方面看,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恶化,水土资源污染严重;另外粮食生产成本也在提高,人力物力投入加大;二是从粮食需求上看,口粮需求比重下降,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需求增加,这会对我国粮食生产增加新的压力;由于受到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的影响,玉米、大豆等品种需求加大,国内生产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

  李克强总理他在讲话中也说了,粮食问题首先要算好安全账,就是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证,但是也得考虑经济账,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有一个度。我国实现了“十一连增”,却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化肥农药增长的量,比粮食产量增长的要快得多。

  关于粮食安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从国际上看,粮食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前国务卿讲过粮食是武器。我国一旦从国际上大规模进口粮食,那就不仅仅是粮食价格的问题了,如果国与国之间出现了政治纷争,容易引起巨大的政治风险。所以我国坚持把粮食安全定为国家安全,要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

  求是网:有网友认为,土地流转改变生产关系,导致大量农民转化为粮食不能自给的农业工人。如何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又全方面保障农民权益?

  郑风田:我觉得这是一个误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了关于土地流转的规定,即流转给谁、流转之后作何用。如果土地流转之后还能够继续种粮食,虽然种地的人变了,但是粮食还在种,这就没问题。如果土地一旦流入企业手中,开始搞各种各样的非农行业,这可能就有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土地流转出去之后是不是继续在种植粮食。

  网友说土地流转改变生产关系,其实是因为不清楚国家政策。在我们国家,农村的土地的所有权都归集体所有,农民有承包权、经营权。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所有权并没有变,也就是说生产关系没有变,而是在坚持确保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提出土地三权分制是目前背景下的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中国地少人多,土地不可能被少数人占有,所以集体所有制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安排。非要把中国的土地改为私有制是错误的。之所以说土地所有权都归集体,农民有承包权、经营权是一个最好的安排,是因为它一方面把完全的集体化所有带来的低效率解决了,农民的承包权是一种财产权,集体是不可能乱收回去的。地留在农民手里一定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农民自己种地是不需要外在的监督成本,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把西方土地私有制的效率问题给解决了。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经营权流转,把经营效率又释放出来了。所以中国农村土地的三权分设制度更适合当前中国的国情,比单纯实现西方的土地私有制要更实用,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东西。

  如果在中国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制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因为土地一旦成为私有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卖地,这样就不能保证耕地继续种植粮食,这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土地变卖也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求是网:您多年从事三农问题的研究,是这方面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请您谈谈国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做法,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

  郑风田:首先,美国有不少做法值得学习,比如美国通过高科技研制好的品种来提高产量,我国也在提农业科技,但实际的人力、物力投入还不够多;现代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也需要进步。 另外美国对耕地实行“休耕计划”,我国耕地面的总量不少,但人均不多,土地过分开垦、滥施农药等导致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单位产出上不去,这就需要适度的休耕来还原土地肥力。但是我国也要避免美国不好的一面,比如说在养殖业使用大量的激素,长期食用打了激素的农产品,是极其危险的;还包括转基因食品,欧洲人就很谨慎。总而言之,用技术促进生产,我国可以学,但滥用技术,就应该摒弃。

  其次是日韩利用合作社发展现代化农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业产业链延伸,这个是值得咱们学习的。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合作社的土地节约模式,由农业协同组织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农协在日本政府财力物力支持下,通过其遍及全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同农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起到在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上使小农户同大市场对接的作用,在有效阻止商业资本对农民的盘剥、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的农协并非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它除了完成经济职能外,还兼有帮助政府贯彻农业政策、代表农民向政府施加压力的双重职责,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巴西重视农业科技的力量。近十年,巴西农业生产能力增长70%,而同期种植面积仅从3780万公顷增加到3970万公顷,这些进步只能靠科技。巴西在2001年12月19日颁布的第10.332号法令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国家每年要将当年税收总额的17.5%用于农牧科技项目。巴西主要农业科研机构农牧业研究公司有员工8421人,在全国设有40个科研中心,引进吸引国外技术,然后为我所用,对巴西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巴西政府还为农场主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让农民可以得到充足的资本来进行农业生产,比如规定农民可以根据上一年度的产值及其种植面积,根据规模不一,分别得到相当于生产资金100%—55%贷款;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农业信贷发放到农民手中。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2-25/6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