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城镇化看法不一:社区虽好 就是种地不方便
近几年,为了让农民就近实现城镇化,河南农村陆续建起了一些“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多环境整洁,交通方便,水、电、学校、文娱等配套设施齐全,用当地干部的话说,住在社区里跟城里人生活没啥区别。但是,也有不少人对这种“新型农村社区”持不同看法,认为是逼农民“上楼”,不符合农村实际。
同一样事物,为什么看法差别很大?记者深入农村进行了采访。
“社区虽好,就是种地不方便”
夏邑县是豫东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骆集乡香太楼村党支部书记彭志愿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为了让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乡里不再给农民新批宅基地,谁家要盖新房,必须到乡政府所在地的双联中心社区买房。
彭志愿说,双联中心社区是当地一家企业和乡政府合作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社区附近的村民来这里购房,开发商和政府给予一定优惠。
但是,对这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不少农民并不“感冒”。小彭楼村村民彭世杰告诉记者,关键是离自己家的责任田太远。“社区虽好,就是种地不方便,农具没地儿放。”彭世杰说。
香太楼村民崔秀兰是另一种担忧,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村里自己翻盖一栋楼房10余万元就够了,在双联中心社区买一套房子,再优惠也得20多万,靠种几亩地和打零工的收入,实在承受不起。
“谁都知道社区的环境好,交通也方便,但是,住在社区花销也大,水啊,电啊,菜啊,哪样不得花钱?自己在村里,房前屋后撒把菜籽,一年的青菜就不用花钱了。”崔秀兰说。
记者在双联中心社区看到,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上百套楼房已经建好,但是很多房子还都空着。有的房屋门前的水泥地上,还晒着玉米等农作物。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夏邑县是一个农业县,大多数农民收入有限,还难以支撑起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农民的梦想”
并不是所有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都不“感冒”。记者在夏邑县曹集乡冉庄村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新型社区就很受农民欢迎。
冉庄村在夏邑县城东南角,离县城只有五六里地。出县城不远就可以看到,一排排的二层小楼整齐漂亮,大街小巷全部是水泥路面,房前屋后的垃圾集中堆放设施齐全,看起来十分整洁。
村干部王兴邦告诉记者,冉庄村有800多农户,现在已有200多户住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其余的农户正在积极申请,要求拆除老房,住进新型农村社区。
据王兴邦介绍,冉庄村原来就是个养殖专业村,村民整体收入较高,这几年县城产业集聚区扩建,土地征用加上土地流转,村里很多农户都不再种地,有的自己做生意,有的在产业集聚区打工。全村光村民购买的小轿车就有100多辆。“既然不种地了,收入也有保障,农民谁不愿住新型社区?”村民冉庆桥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农民的梦想。”
和冉庄村一样,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村民也十分喜欢新型农村社区。“以前的老村脏乱差不说,邻里之间还经常闹矛盾。现在大家都不种地了,也不走泥巴路了,都住上了楼房,看个病啊,买个菜啊,都不用出社区,生活真是方便。”干河陈村的村民闫小颂很向往农村社区的新生活。
农村城镇化宜先就业缓“上楼”
同样是新型农村社区,为什么有的农民欢迎,有的农民却不“感冒”?
当了三十多年村干部的彭志愿说,要想实现真正的城镇化,首先必须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实现稳定就业。如果农民还留在土里刨食,甚至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即使勉强让他们“上楼”,上了楼也住不安心。
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在不同地方的不同遭遇,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告诉记者,农民反对的不是新型农村社区,也不是城镇化,他们不满意的是在收入不高、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赶农民“上楼”。
王永苏认为,未来我国还将有数亿农民要向城镇转移,农村城镇化想要走得稳,走得好,最好的办法是让农民先就业,缓“上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1-20/6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