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储粮方式遇难,粮库收购进度减慢
“今年的粮食霉变多,拉到哪儿都不要,老百姓很着急。”前不久,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金玉收储有限责任公司陶家屯粮库,记者遇到了刚拉来几车玉米的长春市双阳区三河街道农民经纪人李武。“虽然赶上了丰收年,但生意并没那么好做。”李武说,对这些霉变的粮食,国有粮库是不收的,其他一些地方可以收,但价格只有八九毛钱一斤,农民又不想卖,损失太大。
陶家屯粮库负责人介绍,粮食收购旺季一般在过完春节以后,但是今年收购进度仍然不如往年,日收购进度只有五六百吨。主要原因一是今年霉变多,国家临储粮政策规定,生霉粒含量高于5%的不列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范围,这种大体占1/3;二是临储粮的补充文件中超过霉变的扣价政策规定,生霉粒含量在3%—4%的扣价3%, 4%—5%的扣价6%。这样一来扣价很多,老百姓很难接受,收购进度也就慢下来。每天都有很多送来粮食的车面临“退车”的问题。
今年霉变为啥这么严重?
据了解,除了受天气异常的影响,传统的“地趴式”储粮方式也容易造成粮食霉变。
李武告诉记者:“很多农民不愿意在储存粮食上多费事,每年收了玉米就堆在地上,往年也没有遇到过今年这么严重的生霉粒情况。”
公主岭市粮食局局长王容介绍,粮食部门从秋收开始便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储粮,即达到立体、离地、通风的要求,建立科学储粮仓,有效减少霉变,让农民卖干粮、卖低水分的粮食,从而更加促进农民收入;各乡镇配备了粮政员积极宣传引导农民,粮食监察站也到农村开展一系列讲座进行指导,但是仍然有很多农民继续采取传统“地趴式”储粮。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吉林省连续几年都在打“消灭地趴粮”战役,国家财政拿一部分钱,省里拿一部分钱,农民再出一部分钱就可以建农户科学储粮仓。“目前全省已经建立45.6万套,但是这45.6万套并不能全部解决吉林的问题,相比于300多万农户更只是九牛一毛,所以说只能是通过这种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农民科学储粮。”
粮仓效益好,但推广还有难题待解
在公主岭市环岭乡张家街村,记者就发现了这种示范粮仓。几乎每家门口都建造了储粮仓,玉米储存很是整齐。“这样可以减少损失,增加收入,一垧地(1公顷)能多赚两千块钱吧。”村民袁秀华说,采用这种科学的储粮方式,在装进粮仓前已经是精选过,而且储存基本上没有霉变、虫洞,储存下来的粮食质量高,大多可以卖到一等粮的价格,还能择机高价卖掉。
同村的樊延奇说,他家的粮食从秋收后直接装入这里一直存放到现在,“不用打药,也不担心有老鼠会破坏玉米,即使是下雨,风一吹也能干,如果不是这种储粮仓根本不敢储存这么久。”
实现科学储粮还有哪些困难?袁秀华告诉记者,一是科学储粮仓造价高,尽管国家和地方有补贴,还需要农民自己掏一部分钱;二是储粮仓占地面积大,村里道路摆放不开,限制了粮仓的购置。据了解,袁秀华家建立的储量仓,每个粮仓大体可装1.8万斤,但是她仍然希望能再购置几个,“我们家因为储存不下已经卖了两万八千多斤,现在只剩下两万多斤在粮仓储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1-19/6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