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社会给力 让新农人“折腾”起来


  “创业初我交了好多学费。”谈及创业历程,邓文艺毫不避讳自己的“糗事”,“刚开始的时候,凭着盲目的热情,认为自己的产品不错,就学着一些大的饮料商,开始在饭店大规模地促销,投入很大但效果却不理想,这让我很着急。去年虽然实现销售额800万元,实际上却亏损了200万元。”

  面对这一状况,他再也坐不住了,亲自跑市场进行调查。有时候他坐在饭店里观察消费者喜欢什么饮料,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今年年初,他把促销员从各个饭店里面撤了出来。“还是走传统的路子,依靠饮料的渠道商来销售杨梅汁饮料。”邓文艺经历这次波折,逐渐变成“靠谱”的创业者。

  经过大半年的调整,他的杨梅汁销售逐步走入了正轨。“预计今年的销售额能达到1600多万元,预计亏损能控制在10万元之内。”对数字天生敏感的他,拿着笔在稿子上“演算”了一笔账。

  不过,自信的邓文艺也有烦恼,创业资金来源一直依靠家里的支持,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杨梅属于季节性水果,只有短短20多天上市期。为了满足一年的生产,他收购时必须给农户现金支付,这占据了一大部分的流动资金。

  然而,他租种的3000亩杨梅和厂房用地并不能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实在需要资金时,他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向银行贷款,但额度与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当青年涉农创业扩张规模时,对资金的需求量可能呈现几何级的扩张,多数的农业经营主体会面临资金的瓶颈。”团湖北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部长丰玉霞表示。

  团湖北省委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做了相关调研,发现在青年涉农产业的信贷中,一是信贷程序复杂、支持额度过低,难以满足需求;二是管理失范,少数信贷机构盛行“关系贷”、“人情贷”,隐性地提高了青年融资成本。

  “创业主体的土地没有确权,按照规定就不能发放贷款,这是金融机构的难处。”邮储银行广东分行三农金融部副总经理林拳,常常面对“靠谱”的青年创业者的需求有心无力。

  拿什么来尊重“人”的选择

  一米八五的大个子,穿着蒙古族的传统服装,在选手中显得很“突兀”。白音宝力格在比赛后,就用微信向远在牧区的丈母娘传回了“战况”。

  “丈母娘在牧区养羊,可由于市场意识不强,以前只把羊卖给‘二道贩子’,比市场价每只低了50元左右。后来,我就教她使用微信语音,并建了一个牧民微信群,丈母娘就可以得到最新羊价。”大学毕业的白音宝力格眼界宽了,也多了一分“精明”。

  他联合了6户青年牧民,成立了秦达慕牧民服务专业合作社。他找到了当地的羊肉加工厂,签订了供应协议。这一招,让牧民省去了“中间人”加价的环节。今年,他们就卖了2600只羊,其中,白音宝力格顺带帮着丈母娘卖了200只羊,这让丈母娘对他刮目相看。

  合作社让大伙儿聚到一起的“黏合剂”就是双赢。加工厂直接订单式向合作社订羊,省去了中间环节,也能保证质量。因此,合作社能从加工厂得到每只羊3元“中介费”,另外,政府也给合作社每只羊两元的补贴。作为合作社的发起人,白音宝力格从中赚取了“小钱”。不过,大部分盈利资金,就用作合作社未来发展的“基金”。

  “我来参加这次比赛,本来想把合作社的模式放大。”这位蒙古族的汉子憨厚地笑着说,“经过评委的提醒后,觉得合作社不是赚钱的重点,未来我打算在当地建一个羊肉加工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然而,现实问题一是缺乏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二是缺少资金,这成了他参加比赛试图破解的问题。

  让他欣慰的是,团组织和社会各界非常“给力”,正试图多管齐下为“人”创业“破冰”。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指出,团中央以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全面实施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在普遍开展创业小额贷款、实用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100万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力争实现村村都有带头人,县县都有涉农青年协会。各级团组织按照统一部署,不断拓宽培养路径、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活动载体,努力帮助农村创业青年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生 羊肉 农业生产 发展现代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