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低收购价成了市场最高价,如果再考虑收购费用和保管费用,顺价销售的价格将会更高。在进口粮增加的情况下,托市粮的顺价销售将更加困难。”马文峰指出。
现实中,托市收购的粮食在销售时,确实做不到百分百售出。9月9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上。计划销售小麦近3万吨,而实际成交率只有38.91%。
“托市收购在当下形成了一个政策市,粮食流通的市场化偏弱一些。”李国祥说。此外,每年中储粮大量收购粮食,也造成了仓储紧张的局面。据媒体报道,当前粮食主产区仓容紧张给粮食收购造成了困扰。仓容紧张的深层次原因是,在现有粮食购销政策下,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民营企业收购谨慎,国有收储企业成为收购主力,大部分粮食流向国储库。
“启动托市收购,使用的是财政资金,会给财政带来负担,也不利于粮价市场化;不托市,农民则会担心粮价问题不敢种粮。”马文峰认为,当前应当加快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
在政策研究层面,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蓝海涛曾表示,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为核心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弊端日益凸显,难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竞争环境,所以不得不采用以差价直补为核心的目标价格改革,替代现行的重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目标价格制度能否用于主粮
“国外和国内粮价出现倒挂,导致使用国内原料的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了目标价格制度。”李国祥说。
在今年6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更多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
对于当前目标价格制度制定进展情况如何,国家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在研究制度当中。“因为涉及主粮,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于水稻和小麦还是要缓一点。”李国祥说,此前,我国已经正式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启动新疆棉花、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目标价格虽然名字上叫价格,但根本不是价格,是补贴的依据。目标价格水平是根据农民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保障性收益,由这两个部分构成。其次参考国际市场,国内的供求关系。”李国祥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未来一段时期内还要继续实施小麦和稻米的最低收购价和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政策。“目前先对棉花和大豆实行目标价格试点,试点成功后明年就会扩大,首先要解决临时性问题,因为临时收储也变成了常态化,这不利于价格走向市场化,所以要逐渐取消临时性收储的农产品。”
“最低收购价针对稻谷和小麦,没有加临时两个字,也就是说它有长期性,今年一号文件提出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并没有讲不包括主粮,但这个过程会长一些,因为涉及口粮绝对安全,到底怎么做,还在研究当中。”李国祥表示。
对于现阶段取消棉花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马文峰分析,我国加入WTO时争取到了对部分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实行低关税,配额外实行高关税。与加上运费、保险、以关税配额税率计算的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港口杂费等成本的到岸税后价格相比,国内棉花、食糖已明显失去价格竞争优势,所以对棉花进行了目标价格试点,而小麦、大米虽然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但也已经不明显了。
应按产量补贴种田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尽管国内粮价一直居高不下,但实际上,一些种粮者并未拿到国家的补贴。
“国家的钱补到生产环节,补给土地,这种机制是很不合理的。”地方一名粮食局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补贴不是按产量补而是按耕地面积补,有的地方层层作假,地方往上报的时候实际上50亩只种了30亩,或者产出的很少,没有按销售量来补。
他举例说,农村土地流转很复杂,这块土地可能原来是我的,我自己去办工厂了,就把土地就租给甲,甲又租给乙,我租给甲收300元,甲租给乙要500元,补在土地上的补贴,我先拿了。二老板拿不到补贴,种粮者也没有拿到补贴。他建议,补贴应当以生产的粮食为依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10-21/6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