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类型模式日趋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综合效益同步提高的特点,形成了“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超18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营业收入2700亿元,带动2900万农民受益,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当前,进一步提高认识,顺势而为,扎实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已成为各级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深刻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在服务居民、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正在实施的发展战略密切关联、高度契合,是我国农村地区前景广阔的一项朝阳产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长点,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的需要。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了各类经营主体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运用高新技术、保护产地环境的积极性,带动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
(二)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出发点、落脚点、根本点。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生产实现了劳动成果基本只体现为物化产品到物化产品与精神产品并重的转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能够把农家庭院变成丰富市民生活的“农家乐园”,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开辟了渠道。不管城镇化发展多快,农村还有相当大的人口比例。这些人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休闲农业,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就地就业的问题,并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是要贯彻产业主导的理念。没有产业的有力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空中楼阁。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是农业产业与乡村建设高度融合的统一体。发展休闲农业,客观上倒逼农民改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美化村貌、绿化道路、净化环境,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同时,引导农民把耕读文明作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不断提高乡村的文化内涵,整体上带动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成长,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
(四)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休闲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一方面留住了农村的人气和资源要素,缓解了农村“三留守”、“空心村”等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向农村集聚,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消费支出由城市向农村流动,遏制和改变了长期以来资源要素主要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
(五)发展休闲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的有效举措。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休闲农业的发展,系统整合了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元素,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特色民俗等一批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村落,都成为休闲农业可以依托的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影响,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发展道路。发展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宣传、展示、传承农耕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已充分彰显了其促进增收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保护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促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让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让富余的劳动力流动起来,让传统的文化活跃起来,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10-20/6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