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减损等于增产 节粮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每年浪费粮食接近年总产量的6%,已成为保障粮 食安全中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认为,农户储粮条件落后、企业储运系统薄弱、粮食加工过度是当前粮食浪费的主要原因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粮食损失浪费现象 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进程中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实行粮食增产与节约减损并重的方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粮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增产难与浪费多并存

   保障粮食安全有两条途径,一是增产,二是节约。当前,我国粮食工作陷入增产难度大与损失浪费严重的两难境地。

   从国内粮食供需形势看,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目前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库存充裕,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和从容应对紧急情况。但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和粮食工业用途拓展,我国粮食需 求继续呈刚性增长,而稳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仅农户储 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就损失浪费粮食700亿斤以上,接近年总产量的6%。

   任正晓认为,农户储粮条件落后、企业储运系统薄弱、粮食加工过度是造成当前粮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在我国粮食储存体系中,每年约有5000亿斤左右粮食阶段性储存在农户手中,同时,粮食仓容总量虽然超3亿吨,但仍不能满足安全储粮的需求,储存环节的粮食损失严重。

   粮食物流方式落后造成大量粮食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失掉。目前,粮食散装、散运、散储、散卸比例低,仓储、物流、装卸、搬运等设施不匹配,抛洒损失严重。

   粮油过度加工造成的口粮资源损失达150亿斤以上。

   减少浪费等于提高产量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在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想方设法加强粮食产后科学管理,有效提高节粮减损能力。

   任正晓认为,大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解决粮食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现实可行、最经济合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大力维修改造“危老仓库”,挖掘节粮减损潜力,向节粮减损要粮食安全。根据国家粮食局最新数据,从2007 年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以来,已累计为全国26个省份配置817万套新型储粮装具,使受益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为这些农户减少储粮损失 90万吨;大力开展仓储设施建设和“危老仓库”改造,推广储粮新技术,使危旧仓房和露天存粮的损失率平均下降近3%;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和适度 加工,使口粮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7%;大力发展原粮“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四散化物流方式,使粮食运输损耗率平均下降2%。

   从目前看,我国节粮减损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以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2038.7亿斤计算,如果粮食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一年就可节约粮食240亿斤,接近2013年粮食增产的数量。

   多措并举促进节粮爱粮

   当前节粮减损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农户科学储粮因资金短缺难以大面积推广、粮食仓容不足矛盾突出等问题。任正晓认为,要确保节粮减损取得实实在在的 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努力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方式和消费模式,尽快建立起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 与、社会协同推进的节粮减损新机制。

   家庭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环节节粮减损的主体,要深入开展“节粮小窍门”评选和“爱粮之家”推进活动;企业是粮食流通和加工环节节粮减损的主体,仓储流通与加 工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同时,要在爱粮节粮、反对浪费方面加强立法,引导每个人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努力 在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社会风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仓库 小麦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