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户、农协、村社三主体的农业模式


 

  引言、一位典型中国农民生产生活的素描

  张中农是中国北方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专门种地,村里务农的人老中青都有,种地基本和城里打工收入差不多。

  张中农承包了村里的三十亩地,他种的田是完整的一块。村里对全村土地进行了整理,把原来的小块土地调整为600个方田,这样增加了不少土地面积。村民会议上根据每块土地的大小、肥瘠、远近议定了承包费,承包户的承包费要交给村里,扣除一些必要的公共费用后,再按村民人头发放。村里还组织修缮了多年失修的水利设施。

  张中农参加了农民合作协会办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现在,除了化肥外,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都不能使用了。化肥使用量大概只有以前种植同样面积土地的三分之一。张中农不仅要种一茬小麦和玉米,他还养了10头牛。养牛的饲料主要是青贮秸秆。牛粪用来生产沼气,沼液则是控制蚜虫和红蜘蛛的 “农药”,还有叶面肥的作用,沼渣则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张中农还养了一些鸡和鹅,因为地里除虫是用物理方法,使用诱虫灯和粘虫板,虫喂鸡。牛粪还养蚯蚓,蚯蚓也喂鸡,喂完蚯蚓的牛粪是更好的肥料。养鹅的一个作用则是到地里除草。地里套种了大豆,用来固氮。张中农自己也要到地里人工除草,这是最累最花功夫的活了。

  农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一回事。农协每乡或每两个乡必有一家,且只能有一家,县里省里直到中央都成立了农协。

  张中农生产的粮食、肉牛、鸡、鹅、鸡蛋、鹅蛋等等都是卖到农协。县农协办了肉牛和柴鸡加工厂,县农协在好几家城市都开了农产品超市。农协里有技术指导员,经常来村里,种养殖过程中一些问题可以找他请教。现在张中农只用农协提供的化肥,便宜还好使。张中农买牛犊和建设秸秆青贮池时,到乡农协的资金部贷了款。贷款手续很简单,利息也低。另外,农协在每个乡都有农资店,农资店还出售一些日常用品,原来村里日用消费品假冒伪劣横行的情况少多了。农协从供销、加工和金融方面赚得的利润,大部分都要返还给农户,按照每户的交易量计算,这块占了张中农收入的四成左右。

  张中农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在乡里上初中,放学后还能帮助做些农活。小孩子在村里的幼儿园,幼儿园用了村集体的地皮和房子,农协也给补助了一笔钱。幼儿园老师有两个村里上幼师的女孩子。张中农是个孝子,为了便于照顾父母也是他坚决回到村里的理由之一。张中农要照应的老人可不止父母,还有伯父两口子等,子女都在很远的地方。

  到了晚上,张中农有时候还要在村里的篮球场打篮球。村里的篮球场是露天的,农协出钱修的。冬天到了,乡里的农协组织舞龙舞狮表演,这是多年没有的事情了。

  张中农的村庄是有经济活力、完善公共服务与文化生活的功能完整的宜居社区。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有千千万万的李中农、王中农,他们和张中农有着大同小异的生产和生活。

  上文通过描述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直观地表达了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合理发展模式,有四个关键词:农户、农协、村社、村庄。上述当然不是现实的,而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模式。

  在上文的叙述中,涉及到若干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农业要以家庭经营为主?为什么中国要坚持小规模农户多种经营?传统与现实中,中国小农经济面临的真实困境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必须坚持村社土地制度?为什么要建设综合农协?为什么已有的专业合众社法框架下的合作社不解决问题?中国农民是纯粹的农民吗?中国的村庄的特点、前途和存在意义如何?

  一、中国小农经济的优点与改造的迷途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特点为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土地多种经营。“落后”、“没有前途”一直是主流的共识,所以要“改造”或“消灭”。这些见解,影响了中共建国后一系列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方向往往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相反,如不管是集体农庄还是农业公司追求农业的集体生产而非家庭经营;如鼓励扩大单位土地经营规模而非小规模精耕细作;如强调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而非多种经营。

  (一)、为什么农业生产宜于家庭经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农业集体化运动,实际上做了三件事:集体生产;建立土地集体所有制或村社土地制度;成立公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载体。但是,在农业集体化理论的信奉者和实践者那里,农业集体化的理由却主要是第一件事。他们认为发展组织化经营的大农业,理应比传统的小农经济更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产量,更加有利于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当时的认识,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生态农业 农业生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