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临储政策酝酿全面取消:玉米或成下一个试点品种


  “中国一边进行临时收储的同时,一边又从国外进口粮食,导致了粮食的严重浪费,也拉升了国际粮价,搅乱了国际粮食市场。”马文峰称。

  玉米临储政策至今已运行了6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处长李喜贵用“正面效应逐渐减少”评价临储的效果。他说,之前几年临储运行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从2011年以来负面的声音就开始增多了。

  “托市收购市场扭曲问题日趋凸现,突出体现为政策性收购粮油库存的大幅增加,进口激增和财政负担加大。”李喜贵说。

  如今的玉米市场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政策市”的节奏中,特别是今年临储收购数量达到了6919万吨,实际超过7000万吨,这造就了历史最高产量、最高库存,同时也成就了历史最高价格。

  粮食市场主体预期被严重扭曲,粮食企业经营空间缩小,产区和销区价格倒挂、东北产区与中原产区倒挂、原料和产成品倒挂成为常态,企业不存粮,农民不存粮,结果是政府收购粮油库存大幅增加。

  这造成的结果是,随着粮食托市收购价格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价差不断扩大,粮食进口压力激增。

  “托市价格高于供求关系决定的均衡价格,过度刺激了玉米生产能力的释放,造成了耕地、水资源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李喜贵称。

  油菜籽和食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临时收储导致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产生价格差、财政难以继续承受压力、有些农产品进口量依然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因为利益寻租,增加农民收入目标也未较好实现。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农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解决收储带来的价格倒挂、粮食进口量高等问题。

  马文峰表示,临时收储政策发展到现在确实产生一些弊端,取消临时收储后,由市场决定价格,对一些管理良好的农业类公司将带来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如果取消临储政策,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必须有新政策手段。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便是这样的政策手段,它是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上述粮食问题专家介绍,临时收储政策是为保护种粮者利益,国家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价格上会确定临时收储价。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大豆 油菜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