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互补与磨合
丁拖宝当年的成功和率先与太原一家超市签订农超对接合同有关。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超市的门槛越来越高,不进超市是等死,进去是找死:在相当长时间里,进超市不仅不赚钱还要贴钱。
是否继续坚守超市摆在了老丁面前。“不能放手超市这个市场!”考察后,丁龙发现,“葡萄容易烂,损耗比较大。损耗都是自己承担,挣的就只有3~5个点。解决好损耗控制就有利润。怎么办?提高员工积极性!”
丁龙制定了一套办法:实行薪酬改革,将促销员工资和损耗、利润挂钩。第二年开始,不仅超市促销员的工资从以前的6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葡萄在超市销售的利润也翻了一倍多。
小试牛刀之后,销售渠道多元化,发展网购,成为丁龙新的想法。
丁拖宝却不看好:生鲜产品做网购不像工业品,残次率可控,万一客户对葡萄不认可,怎么处理?
“只要在运输过程中完善包装和冷链技术就可行!”老丁的顾虑没能打消丁龙的念头和执着,索性放手让他去试验。目前,他正与顺丰快递洽谈合作。
“葡萄是初级农产品,风险比较大,随着种植成本、人工成本的上涨,这种纯粹农业的盈利空间会很少,接了这个班,不只是要保住这份产业,还得让它更好地发展。”
把葡萄打造成清徐的另一张名片,使之与醋匹配,是丁龙的目标。
丁龙日益增长的不安分与丁拖宝的矛盾成为合作社发展中的烦恼。父亲对土地厂房设备青睐,儿子对产品市场品牌推崇,合作社就这样在父与子围绕经营理念、产业视野甚至究竟什么才能真正激发农民积极性的冲突中前行。
职业农民年轻化的路
贾明进是一位有着农村支部副书记阅历、从事“三农”工作30多年的行政官员。他说,丁龙和李宁他们的不安分正是企业家精神在山西特色农业产业上的萌动,两个合作社父与子的冲突是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发力前的躁动。既要看到接班带来的职业农民年轻化的新气象,表明年轻人的择业天平开始向现代农业倾斜,但是几个故事里的年轻人基本上是龙头企业和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合作社接班人,所以也要看到纯粹的种粮、养猪合作社接班人的窘境,谁来种粮、谁来养猪等现实问题也要有一定方法和政策引导,让知识化的年轻人看到希望,那么村里回来年轻人才能成为一种常态。
一位多年从事“三农”观察的业界人士评价说,随着机械化的推动,农业的劳动强度在减少,有着农村生长背景的知识青年,有城市生活经历,懂得城市人需要什么,熟悉营销模式又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父辈懂技术懂农民,现代农业的比较效益也在上升,城市就业未必比农业收入高,同时再解决好年轻人对农村生活感到不便等问题,这应该是目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农村青年回流、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路径。
尽管路还长,甚至这个过程还会有周折和磨合,但是村里回来年轻人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注定,他们的故事是中国催化新型职业农民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欢乐就是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过程的中国欢乐;他们的忧伤就是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过程的中国忧伤;他们的阵痛就是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过程的中国阵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8-07/6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