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粮食高产不等于农民增收 种粮究竟划不划算?


  在滑县,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推进着标准粮田改造,而土地流转远低于这个规模。

  3.合作社: 每亩节本增收300元,希望扶持政策更快落地

  瑞阳粮食合作社的账本

  流转土地:3.5 万亩

  成立当年节本:30 万元

  增收:340 万元

  站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区里,王卫东满是感慨:“你看,整个片区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几千亩地,几个人就搞定。”

  作为瑞阳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卫东说,小田变大田,就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能降低种地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剔除品种混杂、品质不齐等现象,让农民种粮真正稳定挣钱。

  合作社从2011年成立至今,现有社员1.5万人,辐射周边10余个乡镇,流转土地3.5万亩,年销售小麦2万吨,玉米1.5万吨。

  说起合作社的优势,王卫东介绍,机械化耕作每亩节本110元,化肥每吨可便宜200元,订单销售,每亩增收60—100元。合作社成立当年,就为社员减少生产成本30万元,增收340万元。

  王卫东坦言,合作社组织松散,有时农户不按订单履约。“充分让利,别人才跟你干。”他尝试用利益把农民黏合在一起,打造“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合作社流转了5万亩土地,再按100亩—200亩承包家庭农场。

  如今,滑县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700余家,入社农户4万余户。截至2013年底,合作社社员年人均纯收入7800多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5%。

  一些合作社负责人反映,贷款难依然是合作社发展瓶颈,中央提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能不能尽快推进有关政策落地,让更多的项目、资金补到积极性上。

  4.县里的大账: 跳出农业算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

  连续22年获河南小麦总产第一,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盘算着更长远的账:“粮食大县不等于强县,粮食高产不等于农民增收,把粮食种到极致收入还这么低,滑县不甘心。”

  董良鸿一直艰难地算着农业账,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农户期待粮食涨价,但这并不现实。”他分析,今年春季进口小麦每吨跌至2000元,国产小麦每吨高出进口到岸价700元。“人家10个人干的农活,我们一二百人在干,给粮食提价的路走不通。”

  粮食挖潜,潜力还有多大?董良鸿说,滑县多年普及良种、打造良田、推广良法,每家每户都发了“粮食日历”,哪天干啥,日历上全有,现在农民一个电话,技术员都免费上门。一亩小麦,单产1500斤到顶了,再提高单产,投入会更大。

  再看种粮效益,一家一户,一年5亩收入6000元,合并几家的地即便达到20亩,一年收入也才2.5万元。而要流转到50亩,土地流转费、农资、雇工等投入很大,对普通农户很难。滑县大田的麦,拉出去能当种,可就算真是种子,每斤至多贵3毛钱。算来算去,农业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要让农民转移出去,跳出农业算农业。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要立足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让农民在土地之外有收入。”董良鸿说,滑县每年生产这么多粮食,产生大量秸秆,这些资源怎么用好?近年来县里引进大型乳企和种猪、养鸡企业,培育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将原粮转化成蛋白,将秸秆和粪便转化为沼气、沼渣,有机肥还田,让小麦玉米摆脱化肥依赖,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董良鸿说,滑县最终打造的是“优质小麦、有机农业”的大品牌,通过改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的状况,强健全县农业“筋骨”,串起增收致富的“金链条”。“现在是农业发展的好时候,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小麦 粮食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