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认为,“确权”是明确产权主体与客体,而“赋权”则是赋予产权主体对客体的更多权能,两者互相促进。土地承包登记制度实现全覆盖后,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流转、入股、抵押、担保权的功能。
据了解,在“赋权”方面,浙江有着许多成功的实践。如在县、乡镇建立服务中心,设立风险保障金和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在全国开先河,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合作社办法,让农户具有占有、使用、收益权的基础上,拥有了流转和入股的权利。杭州、嘉兴、湖州、衢江、温岭等地,还对流转后的承包地颁发经营权证,赋予其抵押、担保的权能。
海盐县是浙江最早推出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专项贷款的地方。除了农户全部颁发承包权证外,海盐还对流转后的土地颁发经营权证。业主可将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作为债务担保抵押,按评估价的7折,到当地农信联社申请贷款。农信社为此专门设立了名为“农钻通”的贷款专项。截至目前,海盐县累计有437个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获得贷款17511.5万元,其中“农钻通”流转土地经营权证抵押专项贷款累计受益78户(次),累计抵押贷款金额达8755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
尽管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浙江尚未普及,但许多地方都已经有所部署。有的搞试点,有的抓完善。省级层面,浙江则要求农业厅和人民银行、银监局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抓紧研究,制定出台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政策意见。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浙江全省流转土地面积达86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5%。按每亩租金700元测算,全省417.8万流出土地农户,每年从中获得财产性收入60多亿元。
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的难点在于“资格认定”和“股份设置”。浙江的创造是“宽接受、广覆盖”,设立“人口股”、“农龄股”
股份合作制改造已经完成1/3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浙江农村的集体经济积累方式、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资产规模和收入水平也有了显着提升。集体有钱了,社员就越来越关注分配问题。但分多少、怎么分?人们众说纷纭。
杭州市西湖区益乐村当时就陷入了这样一个矛盾的漩涡:撤村改居让村里一下子有大笔资金,这么多钱掌握在几个村干部手里,老百姓谁都不放心,可集体资产又不能“一分了之”。怎么办?
集体经济能否参照当年乡镇企业市场化改造,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的经验?要走这步棋,首先必须解决的是,谁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代表?1992年,开全国之先河,浙江出台《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在法律层面确立了村经济合作社的经济主体地位。
1993年5月,益乐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始一户1万块钱,村里配置1万块钱,后来配置了个人股,1000块钱一个人,撤村建居后实行“生不增死不减”,但可以继承。
益乐村的创举,拉开了浙江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序幕。此后浙江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出台相关文件和法律条规,对股份经济合作社主体地位、社员资格进行确立完善。法律的跟进,让这项改革有了组织基础。
2010年起,浙江全面清查资金、资产和资源,在乡镇全面组建“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让这项改革又有了管理基础。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复杂程度可以说超乎想象。首先是社员资格的界定上,因为人口的流动迁移,出现了多种情况,有征地安置的,有撤村建居的,还有外出上学、当兵的,不一而足。哪些可算社员,该安排多少股份,每一个人都是一道难题。
可以说,浙江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是摸着石头过河的,100个村可能就有一百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早期。
杭州市拱墅区就是“百花齐放”的代表。拱墅区农业局局长徐长荣告诉记者,这里的关键是要充分尊重村集体的意见,只要程序到位,坚决“不翻烧饼”。目前,该区40个经济合作社中,有38个已实现股份化改造,通过发展,该区股民人均拥有股权已获取了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增值,2012年4.7万股东人均分红3000多元。
据记者了解,浙江的这项改造工程一般分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资产量化、股权管理、组织建设和收益分配7个环节。在改造过程中,浙江因村制宜,创造了一系列经验。对一些共性问题,一律采取包容的办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5-27/6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