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乡土情结与土地价值观


  三,土地价值的再认识与再提升

  纵观农村改革开放30年,土地的分分合合始终是农村改革难以绕过的门槛 30 年后的今天,农村改革再一次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定位和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必将对农地关系的调整和农民的土地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明确土地权利是激活农村土地的首要前提 土地问题是中国 三农 问题的核心问题 土地是农民最有价值的资产,土地承包权问题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农村最大的民生问题 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 1984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曾提出土地承包期延长到 15 年, 1993 年的中共中央 十一号文件 又提出土地承包 15 年到期后再延长到30 年的政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农民涉地的诸种权利仍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各地农村出现了大量因土地权属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等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家一户的农民要富裕起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盘活农村的土地资产,激活内需,实现土地流转,促进经济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首先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权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决定 提出土地承包关系 长久不变 ,强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 出租 互换 转让 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种以产权明晰 用途管制 节约集约 严格管理 为原则的土地改革思路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能够享有更大的处分土地的权利,减少了现行土地产权关系中内含的不确定性 为了确保农民的土地权利落到实处,决定对农村土地流转作了“三个不得”的规定,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土地产权的明晰有利于解除对土地的种种疑虑,推动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保证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影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六个方面对农村制度建设作了重要部署 特别是前三项制度建设,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土地价值的再认识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将长久不变,从而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就是立足我国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资源和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就是要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补偿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决定、将农地制度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并首次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 的要求,为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提供了切实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生产 连续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