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引导农业产销的“风向标”,是调控市场的“坐标系”。近年来,在各方推动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信息采集由以生产信息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市场信息,信息分析已由以生产形势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供求关系,信息发布由统计信息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预测预报。多地农业部门在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中,探索出一些有效做法,本版特刊出专题,期待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黑龙江:把粮市信息送到粮农手中
黑龙江省农委创新统计服务方式,强化监测统计分析,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政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定期发布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以水稻、玉米、大豆为重点,开展市场分析预测工作,发布水稻市场分析月报、大豆市场分析周报、玉米市场分析月报等专刊。每年备春耕生产季节,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关于备春耕期间农资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情况的报告》。
定期开展市场形势分析活动。该省已连续10年举办农产品市场形势分析活动。2013年3月和8月分别举办了春、秋季农产品市场分析和展望活动,开展水稻、玉米、大豆、蔬菜、马铃薯的产销形势分析研判。
组织专家直接为农民服务。2013年春、秋季节,该省组织专家3次做客省电台“惠农直播室”,为农民分析市场形势,解答农产品销售问题。2013年10月份,组织专家深入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粮食主产县,把粮食市场信息送到农民合作社、农户和粮食加工企业手中,并通过省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及时指导农民把握卖粮时机。
开展粮食销售重大问题调研。针对全省2013年玉米“卖难”问题,与省委政研室、粮食局共同开展调研,提出了加强农民粮食烘干仓储能力建设的建议。省政府出台政策,对合作社建设烘干塔给予补贴,有效缓解了玉米销售难题。
新疆:农业信息数据链贯穿产销
新疆近年来加强了农业综合统计、物价信息、成本核算、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进一步提高。
数据资源整合明显优化。从田头生产、市场流通、超市消费终端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了17个综合统计基点县、9个成本调查点、9个物价调查点、6个大型超市、1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蔬菜生产者价格监测点为主体的农业市场信息采集网络,把各方数据汇总整合,形成了生产、流通、终端消费的数据链。
数据运用能力明显提升。编印了《新疆主要蔬菜生产者价格分析周报》、《新疆主要农副产品及农资价格分析周报》等监测周报50期。
部省联动监测明显加强。针对农产品区域性、苗头性问题、农产品价格异动以及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形成农产品市场热点信息,报送农业部。完成了部省联动共同开展棉花市场预警工作,为国家在新疆开展棉花价格改革试点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信息发布工作明显提速。及时将编印的《新疆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周报》等信息产品发送到农业部、自治区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对农业厅市场信息网页进行改版;每周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金土地》栏目播出全区主要农产品价格信息。
浙江:超六成监测经费补助基层信息员
近年来,浙江省发挥农技人员的力量,加强了农产品监测预警分析师、监测预警工作联络员、信息采集员三支队伍建设。
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市场,充实农产品监测预警分析师队伍。目前,已经聘请了两届八个组59人的省级产销监测预警分析师,并正式颁发分析师聘书。分析师们负责审核本产业的监测数据;分析本产业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定期的产销形势会商会上提交分析报告。
建立监测预警工作联络员队伍。联络员是沟通省级分析师和基点调查员的桥梁,负责督促落实具体调查工作,确定、调整并培训辖区内调查员。在每个监测预警县(市、区)农业部门确定了联络员,目前共有56个调查县(市、区)72名联络员。
加大补助力度,保障信息采集员队伍稳定。目前,全省共有农产品采集员3150多人,每年2/3的监测预警经费用于信息员的补助支持。
这三支队伍的建立,保证了信息监测预警工作能更好地服务生产计划。2013年初,蔬菜分析师注意到台州临海等地区晚熟西蓝花“绿雄90”种子供不应求,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当地监测信息员及时引导种植户种植早熟品种,减少晚熟品种种植面积。早熟品种西蓝花每亩收入达到6000~7000元,后期晚熟西蓝花也没有出现滞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4-23/6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