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绝佳地带。公司旗下有1043万亩耕地和200余万亩可垦荒地,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拥有世界一流的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为打造国家级安全食 品生产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食品安全摆在餐桌头等大事的今天,北大荒股份集中精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目前拥有58万亩经欧盟认证的 有机食品基地,249万亩绿色食品基地。
2014年3月28日,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开始由“北大荒”变更为“*ST大荒”,标志着该公司股票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 示”特别处理。而就在此前三天,北大荒股份董事会议上确定出售米业已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授权经理层按照201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内容,办理米 业资产出售交易事宜。2014年3月29日,北大荒米业公司完成了股东变更的工商手续,公司正式剥离米业。至此北大荒股份终于喘出一口长气,卸下了最大的 包袱。
“爬坡”“过槛” 艰难前行
这家以“农业”二字命名的上市公司,自2002年进入证券市场以来,就创下了众多骄人的业绩,曾被誉为“中国农业蓝筹第一股”。旗下16家农业 分公司上千万亩耕地的土地承包收入,是该公司最独特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去年,这家公司在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后,实现粮豆总产135亿斤,农业利润仍 高达9亿元。而与之相反,公司旗下的6家工贸企业却因为处于产能过剩行业或历史上经营、管理等方面原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最终将农业利润全部吃 掉,2012年公司首次出现亏损。2013年该公司再度出现亏损,额度为3.77亿元,其中米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受进口大米冲击销售不畅以及部分应收款 存在减值风险而提取的坏账准备等原因,亏损4.22亿元。
2012年底,北大荒股份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有效措施,并按照止血止亏、关停并转的总体思 路,采取一企一策的方针,推进亏损的北大荒纸业公司和北大荒希杰公司停产、职工分流,闲置资产待租、待售;推进亏损的北大荒龙垦麦芽公司出租资产、减少亏 损,推进亏损严重的浩化分公司及停产的纸业公司对外开展合资合作;推进希杰公司三个工厂的出售,均取得了可喜进展。2013年公司推进了北大荒鑫亚经贸公 司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实施应收款项专项清理,解除了职工劳动关系,整顿后鑫亚公司每年只发生留守和清欠费用,今后也彻底遏制了亏损源头。可以说2013年 是公司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各项工作走上规模化、制度化、程序化良性发展轨道的一年。据公司管理层预计,今年,公司下属所有工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合资合作将 推进到位,工业、贸易企业的亏损额将大幅下降。
与“米业”说再见
“北大荒地域跨度大,稻米品质不均衡,稻米加工企业附加值比较低,行业呈现稻强米弱现象,因此北大荒米不适合大集团作战,剥离米业资产之后,公司未来还是要把精力用在公司的核心产业上。”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友如此表示。
不少投资者认为北大荒米业前景广阔,不应舍弃米业。而北大荒股份当初从黑龙江农垦集团总公司手中收购北大荒米业98.55%的股权,也是看中了其品牌、销售渠道和加工能力等优势,但到手后才发现原来“米业”是块“烫手的山芋”。
随着国际稻米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市场也持续低迷。为了保护农民的基本收益,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国家对水稻收购和成米价格进行了政策性控制, 高价收购低价卖出,整个稻米行业销售毛利持续下降,呈稻强米弱态势;同时,随着北大荒米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处于“重资产经营”状态,近几年米业达 产率从未超过30%,米业公司靠流动负债形成固定资产,用银行贷款搞加工项目,使得大米产品还未生产就背负着重债;且米业公司的管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管 理费用、销售费用、宣传费用庞大;大集团米业与其他稻米企业在加工行业竞争中存在劣势。据不完全统计,米业利润总额连续亏损已累计达10.44亿元,银行 担保贷款高达45亿元,年支出财务费用达到近3亿元,米业巨亏成为股份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4-03/6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