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租赁农民承包土地,对农业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积极的方面看,可以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但工商企业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会挤压农民就业空间。工商资本参与农地经营“非粮化”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以“圈地”为目的的“非农化”。对工商资本参与农地经营要坚持趋利避害、有条件许可的基本原则。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参与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针对土地流转主体日益多元化、跨区域流转现象趋于普遍的实际,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扶持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方向。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落实政策、对接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组建股份合作社,开展农业合作生产经营,有利于降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风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有效形式。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应坚持农民自愿、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搞好信息、技术、购销、金融、农机等全方位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正确处理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的关系,加快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格局。
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以石油能源为基础的高投入、高耗能农业。“石油农业”虽然带来了高产出和高效益,但也带来了高污染等问题。针对“石油农业”带来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农业现代化的新目标。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匮乏、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退化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十分脆弱。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1998年至2012年,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减少近1000万亩。区域性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全国因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渍化、酸化导致耕地退化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以上。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达到了0.51,发达国家达到了0.7—0.8;水分生产率 (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不足1.2公斤/立方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2公斤/立方米左右。我国北方等重要农产区打井取水造成地下水资源被过分攫取而濒临枯竭。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大面积污染。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集中多发期。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造成的新污染日益增加。农村生活垃圾大都露天堆放,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农作物秸秆6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成为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塑料农膜使用增加,加剧农田“白色污染”。近年来,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呈增加的趋势。各种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点源污染造成农村水质变坏、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并直接危及群众健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3-06/6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