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各个智库性单位都以城市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比如我们就与世界银行合作做城市化的研究。在北京和各地,基本上每天都有关于城市化的讨论会。当前除了改革是一个热点,十三五的研究也是一个很热点的问题,近年大家开始对十三五进行研究,我也在考虑,有些还很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本世纪以来,也就是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有一些历史性的变化、历史性的拐点。比如说经济增长,2007年左右中国经济达到了百分之十四点多的增长点,中国历史今后不会再有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第二,第二产业比重在2010年以前达到了一个顶点,现在则逐步在下降。
第三,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世纪前第一个十年,全球经济比较好,中国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很大,现在也到了一个顶点。
还有一个即将出现的变化,即劳动力供给增长会在未来几年以后变成劳动力供给的逐年减少。
这几个历史性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最近这些年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很难的事情,可以说是两难的选择。一个是要素成本上升特别快,包括劳动力、资金的成本,土地的成本、环境的成本、资源的成本都上升的非常快,特别是劳动力,据很多统计说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按照工资收入,每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幅度在10%以上。劳动力成本对我们在全球的竞争力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本身对收入期望的改变又是很高的。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还有一个是高房价。我们经常说买不起房,实际高房价带来的不是买不起房的问题,而是制造业这些年投资的下降。我们看到去年年底的数据,制造业的增长已经慢于服务业增长,这个问题不单纯是结构的转换。德国、美国应对经济危机实际靠的是制造业的振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果高房价单方面价格下来的话,会带来很多资金的供给链条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区域方面有几个问题现在看不太清楚。一个是经济格局的变化,80年代东部地区发展很快,现在北京和上海是经济增长最慢的两个地区,东部经济增长也都慢于中西部。但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放慢以后,慢慢也传递到资源很富集的地区,这些省也受到了冲击。下一步区域格局会怎么变化,我觉得这一点不是非常清楚。
二是全球价值链是世界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交通运输和通讯成本下降,没有一个产品是在一个国家生产的,都是在全球分工完成。中国国内也面临着区域间的分工,也是在变化的,这个变化不是全球价值链,可能是中国价值链分工的变化。究竟我们应该怎么来评价区域分工的合理化,可能不能用简单的部门分工来评价。到底我们怎么来看在现代社会下的合理性区域分工,怎么来促进中国国内的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连接问题。
三是人口问题。各个地方人口的流动跟过去的方向是不一样的,过去都是从中西部往东部流,现在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各地方人口年龄结构不一样,它会对本地的经济增长,还有财政负担都带来很大影响。究竟中国今后人口怎么流动,由此带来区域的格局会怎么变化?我觉得这些可能跟“十二五”时期都有很不一样的地方。这对于我们搞区域经济研究的人都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2-21/6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