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粮食进口:控规模稳节奏 粮食现结构性短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抓紧制定重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农产品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贸易关系。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丰收的背景下,粮食进口呈同步增加的态势。虽然粮食进口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不大,但还是引发社会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粮食现结构性短缺

   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短缺粮食品种已经形成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结构性短缺还表现为粮食供应品质失调,存在一般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的问题,通过进口可以弥补国内短缺粮品种供应问题

   2013年,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在这一亮丽的成绩背后,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净进口已经常态化。根据农业部市场司提供 的资料,2010年,我国谷物进口570.8万吨,净进口446.5万吨。2011年,我国谷物进口544.7万吨,净进口423.2万吨。2012年我 国谷物共进口1398.3万吨,净进口1296.7万吨。2013年1至11月,谷物共进口1286.0万吨,净进口1192.1万吨,同比减4.5%。

   我国粮食进口增加的表面原因是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国际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刺激了外贸企业进口粮食的冲动。例如,南亚稻谷主产国大米价 格远低于国内米价,企业愿意更多进口大米,这属于正常的国际贸易。粮食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粮食刚性需求增长迅速,增加了对粮食进口需求。过去10年中, 除了2008年和2009年粮食产量稍稍大于需求外,其余年份的粮食供需状况都是产量小于需求,且缺口日益扩大。2012年粮食总进口量突破7000万 吨。

   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短缺粮食品种已经形成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我国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高达80%,国际大豆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影响国 内市场。结构性短缺还表现为粮食供应品质失调,存在一般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的问题,通过进口可以增加优质粮供给。

   粮食进口持续增加,2012年粮食自给率下降到90%。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认为,我国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粮食的概念与国际 粮农组织的概念不同,我国把大豆一直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纳入粮食统计的范畴,国际上则把大豆作为油料作物。如果粮食概念重新界定,我国粮食自给率就会发 生很大变化。2012年,我国粮食总进口量中,大豆为583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重超过80%。如果把大豆排除在粮食统计之外,谷物进口量只有 1398.3万吨,占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比重不足2%。

   粮食进口面临挑战

   世界粮食市场供应量十分有限,如果我国大量进口粮食会引发国际粮食供应紧张。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依靠进口解决粮食安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粮食进口是我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调剂和补充国内余缺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体现。然而,我国粮食进口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和政策的诸多挑战。

   挑战一:国际市场粮食供给有限。大量进口粮食会受到地缘政治、环境、运输等多种约束。目前,每年粮食国际贸易量仅有2.5亿吨,不足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 半;大米国际市场贸易量仅有2500万吨,不足国内大米消费量的五分之一。世界粮食市场供应量十分有限,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依靠进口解决粮 食安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挑战二:粮食进口压力增大。由于我国持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导致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远高于国际粮食价格,进口压力不断增加。近期粮食主产国普遍 上调增产预期,全球期末库存有所增加,粮食价格呈下行趋势,年末配额内小麦、大米、玉米进口完税价格每吨比国内低300元至500元。这虽然有利于我们积 极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但也将给国内粮食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挑战三:通过关税限制粮食进口的难度加大。我国对三大谷物均实行了关税配额政策。2013年,我国大米、小麦、玉米的进口配额分别为532万吨、963万 吨和720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不到5%。但是粮食进口配额外关税较高,以大米为例,我国承诺的大米进口配额为270万吨,超过270万吨的部分,则 要征收60%的关税。在现行关税政策的保护下,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十分有限。与国际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粮食进口配额外关税偏低。据了 解,目前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62%,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5.2%。现在我国对粮食实行进口配额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面临新一轮WTO农业谈 判的制约,美国等国正要求我国取消粮食进口配额管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品种 大米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