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两型”社会建设与"“两型”农业发展浅析


 

  2007年12月,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对农业的发展理念、模式以及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霞要任务。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确立节约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第二,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第三,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以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倡导适度、节俭、公平和绿色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生态的破坏。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162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文集 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可见,“两型”社会建设之重要和其含义之 宽泛。

  “两型”农业是由“两型”社会派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就是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 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 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型技术,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 农业废弃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等环保型技术,大力培养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资 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生产要 素,最大限度地减弱农业生产的外部性负效应。

  一、发展“两型”农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1)农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建设“两型”社会,离不开占大部分地域空间和人口的农 村的“两型”化发展。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武汉城市圈又是全省的核心区域。2007年,武 汉城市圈人口占全省的51.5%,农业总产值占45.5%,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产业 基础,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分工的深 化,农业的多功能性越来越明显。如何摆脱传统农业模式,走出一条城市圈现代农业发展 的新路,是“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试验区研究制定了《武汉城市圈农业产业一 体化实施方案》。重点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 加快建设特色农业板块基地;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健全 利益协调机制,推动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加快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试验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