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正视温饱实现后的“隐性营养危机” 我国粮油生产中的过度加工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饥饿与营养,一直是世界粮食日的中心话题。对于我们这个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社会来说,营养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在非饥饿状态下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就有关问题,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营养学家王春玲博士接受了记者专访。

  逐渐富裕起来之后的“营养不良”

  记者: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怎么评价我国当前的国民营养问题?

  王春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我国食物供应空前繁荣,吃饱对于多数国人不再是问题。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少数贫困地区营养不良问题依然严峻,贫血、缺锌以及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的低体重、发育迟缓等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威胁着这些地区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制约了我国未来人口素质提升。目前我国政府倡导“营养包”、“营养午餐”项目已卓有成效。未来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促进贫困地区营养改善。

  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城镇以及富裕农村地区,膳食结构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变得不合理。我国饮食结构正发生巨大转变: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费过度增加,膳食脂肪供能比急剧上升;谷类和蔬菜消费减少;奶制品摄入不足;盐摄入过高。不均衡的饮食结构造成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有益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等“隐性营养不良”现象很普遍。此外以高能量、高脂肪和高动物性食物为特征的膳食结构的改变,加上体力活动缺乏,导致了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呈井喷式增长。

  因为膳食结构不均衡,导致很多营养素缺乏。比如我国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B族维生素的缺乏,维生素D的缺乏,钙的缺乏以及仍然存在的缺铁性贫血的问题。

  我国粮油生产中的过度加工

  记者:国家反复强调控制米面油等成品粮过度加工倾向,米面油过度加工危害有哪些?

  王春玲:受消费者对口味偏爱影响,我国粮油生产过度加工问题一直存在。在面粉生产时,为了使成品更加白亮,很多企业非常注意提高加工精度;稻米加工中,为追求“白度”、“光亮度”,普遍通过“多机出白”和“多道抛光”等精碾;食用油加工广泛采用脱酸、脱胶、脱色、脱臭、脱蜡和脱固体酯的全精炼处理。

  以稻米为例,经多机精碾和多道抛光的精米和糙米相比,B族维生素损失60%,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也大量损失。长期大量食用精白米,如无其他副食补充营养,就会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易患脚气病、神经炎、唇炎、角膜炎等病症,同时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

  我国在短短几十年间,经历了西方国家一两百年才完成的膳食转型。以高能量、高盐高脂和高动物性食物为特征的膳食结构,过度依赖精制食物,追求口味享受,加上体力活动缺乏,导致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迅速增长。而且多种疾病发病年龄都在提前,已波及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各个人群。肥胖、高血压、亚健康、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正由高收入群体向中低收入人群转移。

  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通过提倡健康的膳食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要强化食品企业的主体作用,使其尽到保护和促进消费者健康的社会责任,为居民膳食的平衡化提供优质产品。

  不要盲目将昂贵与营养健康画等号

  记者:所谓“有机”、“绿色”粮油产品都比较贵,普通百姓怎样“吃得更健康”?

  王春玲:“有机”和“绿色”食品主要在化肥、化学农药、化学兽药使用量上有更严苛规定,因而成本高,价格贵。从食品安全角度说,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不能说“绿色”、“有机”就更合格一点;不“绿色”、非“有机”就可以不合格。市场上全部食品都应当无公害。

  目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也没有任何一个官方机构宣称“有机”或“绿色”食品在营养上优于普通食品。美国农业部公开明确:只对有机产品生产标示进行管理,而不对其优劣发表任何评论。昂贵的“绿色”、“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在营养、口味上不存在本质区别。消费者不要将昂贵与营养健康画等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面粉 食用油 脱酸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