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业部在耕地质量管理的工作组织、技术标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
1996年,农业部颁布了《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和《中低产田类型与改良技术规范》两个行业标准,这是至今我国唯一关于专项用于耕地质量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的标准。为推动两个标准的应用,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耕地地力及中低产田状况,2002年,农业部启动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2400多个农业县的县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基本摸清了我国耕地质量状况、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中低产田分布及障碍因素,并开发了县域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当务之急是抓紧对全国的耕地质量状况及农业利用水平进行汇总,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管理基础信息平台。
在动态监测方面,农业部从1984年开始布点,目前全国有约360个国家级监测点,积累了50多万个数据,近年来每年都有数据分析和专题报告,但还没有进行信息发布。农业部应该尽早开展耕地质量信息发布,这有利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我国耕地质量状况,配合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工作。
随着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耕作制度、作物品种、种植结构、产量水平、肥料和农药使用等情况的不断变化,农业发展与耕地质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动态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是国家耕地质量管理的长远战略。因此农业部应利用已有的工作基础,在现有监测点的基础上,增补国家级监测点,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布局,建立起国家耕地质量预警系统,实现国家对耕地质量动态的实时管理,并根据农业生产要求提出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建议,指导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10-14/6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