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转基因农作物国际研发进展 中国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


  中国的作物基因组学研究

  近些年中国在作物基因组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中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粳稻‘日本晴’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和功能解析工作;同期中国独立完成了籼稻‘93-11’的基因组草图和完成图,标志着中国农业基因组学已经进入了世界基因组学研究的前列。2002年以后,中国的科学家独立或者通过国际合作完成了其他许多重要作物的基因组测序,包括马铃薯、大豆、黄瓜、杨树和番茄,以及近期完成的小麦D基因组和A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同时,包括其他一些生物像鹅、朱?、血吸虫、鲤鱼、仓鼠等。

  基因组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是生物信息学,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测序工作,还需要高性能计算机和高效率算法。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具备了上述基因组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深圳华大基因研发中心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基因组测序中心。引领本世纪世界未来发展的两大技术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曾指出,在新的机遇面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在高新技术领域世界格局将重新洗牌,只要抓住机遇中国完全可以赶超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转基因产业化展望

  从克隆基因到获得转基因植物,最后育成可用于生产的农作物新品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中国在DNA测序、组学研究、以及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各个环节上均取得了重要进展。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环节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和产业化链条,并最终实现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

  抗虫棉是应用成功的一个例子。中国批准商业化的抗虫棉是分别由中国和美国孟山都公司自行研制的。在1997年中国自行研制的抗虫棉仅占抗虫棉推广面积的一小部分,孟山都的占绝大部分。但到了2008年,中国的品种已占主导地位,全面超过了国外产品。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国结合使用了三系杂交棉技术和抗虫棉技术,产量增加了20%以上,棉花纤维质量明显提高,种子成本也明显降低,因此具有了国际竞争力。从这个例子可看出,在对待国际竞争时,我们一定要正面积极应对。

  只有发展中国自己的转基因产业才是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引进、消化、模仿、吸收、自主研发和进一步创新以增强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担心国外的竞争而拒绝采用新技术最终将会导致中国种业彻底“崩盘”,那将是任何人都不愿见到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大豆种植业。1995年国际上大规模培育和应用转基因作物的前夕,中国年生产大豆1600万吨,美国年生产量为6000多万吨。2012年美国年生产量提高到8000多万吨,而中国则降到1260万吨,在此期间,另外两个主要大豆生产国阿根廷和巴西的产量增加了2~3倍。以上3个主要大豆生产国均大规模采用了转基因大豆,不但增加了产量,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更具国际竞争力。1996年以前,中国是纯大豆出口国,而现在最高的时候需进口大豆5838万吨,是中国大豆产量的4倍。国外廉价大豆价格冲击了中国大豆市场,并导致中国榨油产业70%~80%的榨力被外国公司所控制。

  未来,企业将是转基因农作物育种研发、投资和应用推广的主体。中国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种业问题,而且特别地强调转基因和生物技术育种;同时,2011年国务院的八号文件也明确了关于种业发展的意见,这些重大决策将有效地推动中国种业的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水稻 玉米 克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