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以农民为主体 让农民能受益


  —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 赵承 董峻)农业现代化之路怎么走?由谁来推进?未来中国农村将是什么样的结构?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这些关系“三农”发展的重大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这匹骏马有一条腿短,而且这条腿是基础支撑的腿”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处于什么位置?

  韩长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进程。如果比作一匹骏马的话,现在是三条腿长一条腿短,而且这条短腿还是后 腿,是基础支撑的腿。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最突出表现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说到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村建设滞后,农民的收入、素质提升、权 益保护滞后。

  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在下降,还会进一步下降,这丝毫不意味着农业的地位会下降。不管怎么发达,吃饭的事少不了;不管如何先进,农民问题必须解决。越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就越要重视农业现代化。否则,发展的步伐就会不稳。

  记者:新时期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韩长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形势可喜,中国现代农业之路有了良好基础。 “四化同步”是个关键,离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实现。如果工业化、城镇化无偿、低偿索取农业资源,农民“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解 决不好,农业现代化进程就会受到制约,反过来影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过去统购统销时期,工农产品“剪刀差”让农民做出很大贡献和牺 牲。现在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但要素交换“剪刀差”仍很突出。比如土地被征用以后,巨大的增值收益没有多少落到农民腰包。农民工工资有所增加,但同工不 同酬,而且很多人没有社保。农民对工业化、城镇化还是净贡献。这个问题要逐步解决。

  “前进步伐慢不得,急不得”

  记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人口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如何考虑这些国情因素?

  韩长赋:

   中国搞农业现代化,要重视中国国情,立足中国特色。中国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他们农业资源多,而且有强大的工业装备和城市带 动;也不同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现代化,他们的农业人口规模比较小。比如韩国上世纪70年代总人口才3000万,十年“新村运动”就改变了农村的面 貌。中国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90%是农民,直到1980年城镇人口才占19%。现在统计数上城镇人口过半了,但实际上农民还 是多数。如此众多农业人口的现代化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可循的。

  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慢不得,也急不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 程。发展现代农业,没有一定规模就无法搞农业机械化,也难以和市场对接。所以中国农业也要走规模经营的路子。但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在农民大量转移基础上。如 果农民没有转移出去,没有成为市民,土地过度规模化会造成大量失地农民,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规模经营的速度、程度,要和农民转移相适应、相同步,因势利 导,顺势而为,不能定任务、下指标,更不能强迫命令。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中国的家庭农场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

  韩长赋:

   家庭农场是西方国家农业主要模式,其本质是家庭经营。家庭经营既能适应传统生产力,也能适应现代生产力,不存在搞农业现代化就要改变家庭经营的问题。中 国也需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家庭农场。中国的家庭农场要强调适度规模。美国家庭农场动辄几千亩地乃至上万亩地,我到过巴西、阿根廷,一户家庭农场 3000多公顷。中国不可能搞那么大规模。目前,每户农民才半公顷地,如果一个家庭农场搞到1000公顷,就意味着2000户的地给一户种,其他人干什么 去?都找到出路一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中国搞适度规模经营是国情决定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发展现代农业 大豆 玉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