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供应充足 新托市价或难大幅提振小麦价格


 

  新的托市价公布后,能否成为麦价进一步上涨的推动力呢?笔者在借鉴了今年玉米的价格走势后认为,除非新托市价大幅提升,否则很难大幅提振小麦价格。

  随着9月份的到来,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公布日期渐行渐近,越来越引起市场各方关注,市场人士对此的看多预期较强。然而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无特殊事件发生,未来小麦价格难有大幅上涨,托市价很可能只是影响一时的麦价,终难改变整体趋势。

  麦市处于上下两难

  随着8月即将结束,除去个别地区(如河北)还未完成收储工作之外,小麦的收储工作基本也算告一段落。

  其中,小麦的主要需求方――面粉加工企业也基本完成了“双节”的备货,饲料企业由于无法大量使用小麦替代,也基本停止了小麦的收购工作。

  虽然粮农手中的存粮仍然相当可观,像河北和山东甚至有五成左右的余粮,但由于采购方的心态改变,市场基本处于购销两淡的状态。而每周三进行的小麦拍卖成交一直萎靡不振,客观上也反映出目前小麦市场需求的疲软。

  概括而言,国内小麦现货市场较为平稳,利多因素几乎耗尽致使上涨乏力,但由于其作为主要的口粮,也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下行迹象。可以说,当前的麦市可以说是处于上下两难的平稳过渡阶段。未来能够左右市场价格的,也仅剩下新托市价公布这个看似利多的因素可以炒作了。

  需求决定价格走势

  众所周知,今年6月份国家公布了新一年度玉米的最低收购价标准,较上年提升120元/吨。如此大幅度提升收购价,对当时一直处于萎靡状态的玉米市场可以说是一针强心剂,之后的玉米价格迅速攀升,在受禽流感影响之后,市场整体来说对玉米后市比较看好。但玉米价格却在经历短暂的涨幅之后再次趋于平淡,进而再次下滑,造成目前玉米市场持续萎靡不振,进而完全成为买方市场的状态。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状态?主要原因还是需求不好。从上半年的禽流感,到下半年各地所遭受的灾害,以及南方近期遭受的台风侵袭,使得整个养殖行业变得非常惨淡,对饲料的需求同比也大幅下滑,饲料厂对原料的需求自然下滑不少。

  笔者了解到,从目前饲料企业的开机情况看,多数饲料企业的备货库存已经足够使用到新季玉米上市,需求之差可见一斑。综合玉米今年6~8月的走势,可以说,国家政策也许会在短期内影响价格走势,但对于大宗原料来说,供需关系才是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国内供应整体充足

  有了玉米的“前车之鉴”,再来看看目前国内的小麦供应是否充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国内小麦供需平衡表显示,2013/2014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2217亿吨,虽然较前期略有下降,但相比2012/2013年度小麦的产量预测值1.2084亿吨仍然增加100多万吨。也就是说,今年产量较去年还是增加的。

  再看进口,8月预估2013/2014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为650万吨,相比2012/2013年度的预测值289.5万吨也是大幅增长。参考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供需报告,其对国内2013/2014年度小麦进口的预估值更是达到950万吨这一破纪录的数字。虽然这一数字最终能否实现尚属未知,但2013/2014年度小麦进口量较往年大增,甚至超过2004/2005年度的720万吨,成为20世纪以来进口量最高的一年基本已成定局。也就是说,进口供应也是增长的。

  结存或转“负”为“正”

  综合来看,国内小麦供应较去年是大幅增加的。那么再来看需求,小麦需求占比最大的无非就两项:制粉需求和饲用需求。

  首先来看制粉需求,从预测数据来看,2013/2014年度制粉需求较2012/2013年度将略有增加,增加140万吨左右,饲用消费需求则较前一年度下降近450万吨,两者综合计算,小麦的总体需求将较前一年度下降近300万吨。供应增加了,需求减少了,8月份统计的2013/2014年度小麦库存结余量也将转“负”为“正”,预计为617万吨。

  多方数据表明,2013/2014年度国内小麦供应是绝对充足的。借鉴玉米行情,在整体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新的托市价只能在短期内影响价格出现明显变化,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无特殊事件发生,未来小麦价格难有大幅上涨,托市价很可能只是影响一时的麦价,终难改变整体趋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玉米 饲料 制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