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家庭农场:180亩地一年净赚20万


每天李素敏都背着喷雾器给玉米打药。

这是一台集气温、湿度和降雨量为一体的测量仪。

180亩地全靠这台多功能水泵浇水。

  今年初,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条例》也将于11月1日实施。如今,在石家庄经过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5 家,全部在赵县。昨日,记者见到了石家庄首批农场主之一李素敏,他的创业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了土地生金的希望,让大家认识到种地真的能发家致富。

  调查

  “李场主”:9年前辞掉县城工作回家种地

  从今年2月28日开始,在田里干了多年农活的李素敏身份变了,他成为了石家庄市首批“家庭农场主”之一。从那时开始,凡是走进李素敏田间办公室的人都会瞅一瞅他挂在墙上写有“李素敏粮食种植农场”的营业执照。有些人还会玩笑般地称呼李素敏为“李场主”。

  47岁的李素敏是村里的能人,早在9年前,他就承包了村里的180亩土地。种玉米、小麦,几年来李素敏一直在田地里忙活着。别看生活在农村,在 承包土地之前,李素敏对土地并不熟悉。“我一直在县城打工,地里的活很少干。9年前,国家开始逐步减免农业税,我觉得时机到了,便辞去了工作,决定回家种 地。”万事开头难,刚刚承包180多亩地时,李素敏就遇到了难题。承包的土地因为曾经开过砖窑,有些都荒了,头一件事就是养地。经过了一两年的时间,李素 敏终于使土地变得肥沃起来。

  家庭农场成立后,李素敏认为只不过种地的方式变了,将更加集中、更加专业。如今,他的土地上种植着玉米和小麦,其中小麦的亩产为1100斤左右,玉米亩产按照往年计算为1400斤左右,刨除成本一年基本净赚20万元。

  “现在种地靠的就是高科技,干好家庭农场,绝不能只凭力气。”李素敏说,家庭农场使土地集中,这样联合收割机、水肥一体化机器等现代化农具才能派上用途。

  那么,李素敏的家庭农场到底什么样呢?昨日,走进农场时,绿油油的玉米地几乎看不到尽头,气象仪、水肥一体化机器、自走式喷雾器……田地里尽显着现代化的气息。李素敏认为,想要经营好家庭农场,就要走现代化农业之路。

  土地虽多,但在现代科技的带动下,却不需使用多少人力。现在主要是他和爱人在地里干活,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雇一些人帮忙。为了让种出的玉米 和小麦成为精品,李素敏在地头安装了气象仪。“它可以测量空气的湿度、雨量的大小、气温和风速,准确测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科学防治病虫害。”此外,李素 敏还展示了他的水肥一体化机器。有了这个机器,李素敏只需坐在地头控制时间就行了,无需去人工灌溉施肥。

  在李素敏的带动下,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也对种地产生了兴趣,觉得种地将来肯定比开公司有前途。“看来我的家庭农场会越来越红火的。”别人看来很苦的种地,让李素敏形容成乐趣多多。他戏称自己半年种地,半年休息。

  “我觉得现在的家庭农场,还只是一个称呼,具体的架子还没搭呢!”李素敏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鼓励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提倡以家庭成员 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他现在就正在向这条路上探索。现在,他的农场成为了国家农科院的小麦实验地,美国一家公司的玉米 实验地。李素敏说,他就是要在这片土地上种出金种子,将自己的农场发展起来。

  有了中央政策支持,我注册了家庭农场

  对话

  作为石家庄首批家庭农场主,李素敏的感受如何呢?也许本报记者跟他的一番对话,可以给人以启示。

  记者:你是怎么想起来当农场主的?

  李素敏:早在六七年前,我就有了成立家庭农场的想法,但国家一直没有政策,便等待着。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家庭农场的说法,我特别开心。于是在2月28日到县工商局注册了“李素敏粮食种植农场”。

  记者:营业执照申请成功意外吗?

  李素敏:营业执照刚刚申请下来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想着自己成为了石家庄首批家庭农场主真是开心,申请过程很顺利,相关部门也都很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小麦 玉米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