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如何壮大未来田野上的主力军?


 

  面对愈演愈烈的农村空心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后继乏人的现状,“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日,在教育部为答复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而召开的“加快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座谈会上,公布了农业部和教育部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的成果,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是阶段性、发展中的新概念,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责任观念,可定义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能,这与当前我国农村的农业从业人口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用创新的培养模式,教授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求实求稳,才能不断壮大这支未来田野上的主力军。

  培养谁?

  从一个偏僻的穷山村到全省村建设示范村、富裕村,湖北省钟祥市彭墩村的乡亲们心里清楚:这是村支书张德华带领他们发展产业闯出来的好日子。2006年,张德华当上村主任时,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元,如今已达到1.5万元,他用7年的时间带富了一方百姓。已经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德华的想法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如果能培养出这样一批带头人来,那么更多的农村就能摆脱贫困,成为人们“向往”而不是“离去”的地方。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本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芍药村人,在外地创业成功后,带着自己的管理经验回到农村,领着乡亲们走上农业产业化之路,吸引了在外打工的青年回乡创业,使村里摆脱了只有“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留守的窘境。他说:“在农村,更多人抱有小富即安、固守现状的想法,观念比较闭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着力培养一批素质全面的带头人,他们能承担起改变村民保守观念,带领全村致富的任务。”

  对于如何把这样的高素质人才留在农村,让他们成为“留得下,守得住”的农村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认为:“必须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他们搭建平台,使他们学有所成后能真正在农村施展才能。支持他们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潜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没有产业,光靠种几亩地是留不住人才的。”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按照农村实用带头人的培养规划,从2012年起,每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万人,到2020年实现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的目标。“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把推进农民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教什么?

  在河北,每年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抢收。而研究人员发现,农民习惯开始收玉米的日子并非最佳收获期,如果晚收7~10天,1亩地就能多收70斤玉米,而且也不会影响下一茬作物。河北省一共有3000多万亩玉米,仅这一项简单的技术,就实现了玉米增收20亿斤。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农工部部长刘大群说:“给农民教授的内容,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如果照本宣科,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业种植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在培训中要结合各地实际进行讲授,一堂及时、实用的课程,会在产量或质量上带来巨大的改变。

  因时制宜的“时”除了季节性,还要考虑时代性。鲁昕提出:“在当前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很多新事物,尤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解放了劳动力,但对农民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智能化拖拉机、无人驾驶飞机已经在多地应用,相应的课程体系也应该重新设计。”根据变化了的生产方式选择技能培训的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接下来将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1000个涉农专业点,完善课程体系是其任务之一。

  如何教?

  河北省邢台市浆水村的农民常海路已入不惑之年,他没想到,自己还能成为农校林果专业的正式在校生,而课堂就在自家的苹果园里,这得益于邢台市农业学校的“送教下乡”。从2009年开始,邢台市农业学校首创这一农民培训模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如今,“送教下乡”已在全县开设了69个教学点、79个教学班,共招收农民学员5940人,眼下农校每天发送车辆15台次,近百名教师坚守在各教学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农民培训 农业生产 芍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