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东北春耕这一仗打得漂亮


  早春时节,东北四省区遭遇了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春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东北地区不误农时做好春耕春播进行了专题部署,李克强总理就抗灾保春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5月4日至5日汪洋副总理亲临黑龙江春耕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农业部提早部署、狠抓落实。早在4月初就在黑龙江省召开了东北地区抗春涝保春播动员会。此后,部长韩长赋多次对有关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到吉林等地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四省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技克服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实现了在适播期全部完成春耕播种任务的目标。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29日,东北地区春播接近尾声。

  “种得晚,出苗早,出得齐,苗子壮。”据专家分析,尽管今年春播始播期推迟,但结束期基本与常年相当,加之播后气温高、墒情好、一播全苗,为全年粮食丰收争取了主动。

  天道酬勤化“危”为“机”

  春涝、低温、整地任务重、时间紧……进入4月,黑龙江省许多地方的耕地里还积着厚达几十厘米的雪没有化;有的地方雪虽化了,但是地里积水严重,旱地变成了“水田”。

  据农业部种植业司农情调度,截至4月初,东北四省区1.1亿亩耕地面临春涝威胁,其中黑龙江省农区占了近7000万亩。而且,东北地区上年秋收时就遇上罕见的秋涝,影响了秋季整地,使今春整地任务更加繁重。

  到4月28日,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调度,东北四省区已播农作物1381万亩,比上年同期少播5951万亩,进度2.8%,同比慢12.1个百分点。

  随着气温回升,一场东北抗春涝保春播攻坚战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四省区广袤大地上正式打响,随着密集的会议部署、督导组巡回督导、专家组包片指导,各地干部群众也抢抓有利时机,加大机械投入,及时整地排水,力争适期播种……

  让我们看一组农情调度数字:

  到5月9日,东北四省区已播粮食作物2.16亿亩,进度49.4%,同上年比较慢17个百分点。春播形势依然异常严峻,但转机已经出现,专家预测“玉米可适期播种”。

  到5月13日,东北四省区已播粮食2.64亿亩,进度60.3%,同比慢11.4个百分点。其中,已播玉米2.22亿亩,进度88.7%,同比慢3.4个百分点。落后的数字差距开始缩小。

  5月16日,东北四省区玉米已播2.43亿亩,完成96.7%,进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虽然水稻插播还未结束,但是受春涝影响最深的玉米播种已经接近尾声,基本实现适期播种目标。

  至此,一场有惊无险的东北春耕攻坚战圆满收场。

  科学抗灾全力以赴

  东北地区不但是我国重要的大粮仓,而且是一季作物区,回旋余地小,农时非常紧,可以说,东北的春耕生产事关全国粮食安全大局。

  针对东北春耕生产的严峻形势,农业部组织各地农业部门根据播期和任务,制订农机作业方案,加强机具调度,加快整地和播种进度。同时,搞好分区推进,根据各地墒情和农时,制定春播指导意见,加强分区指导,按照先岗地、后平地、再洼地的顺序,合理安排机播作业。对于机械不能作业的地块采取用扎眼器等工具开展人工播种,做到能抢一垄抢一垄,能抢一块抢一块,全力加快播种进度,把不利气候延误的农时抢回来,确保不误农时。

  与此同时,农业部先后两次派出8个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春耕一线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4月上旬,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在黑龙江省考察灾情,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调换耐低温、有活力的早熟玉米品种,播种深度要适当浅一些,加强前期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地膜覆盖等等。

  4月底,农业部的4个专家组再次深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分组包干,深入田间,开展巡回技术咨询和指导。(下转第二版)

  黑龙江专家指导组深入桦川县、富锦市等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渠道清淤,组织机械强排积水;发挥农机作用,加快整地播种进度,确保适期播种;加强秧田管理,做好秧苗保温、散湿等工作,防止僵苗和立枯、青枯病等苗期病害发生,确保育出壮秧。内蒙古专家指导组深入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和扎赉特旗等,建议引导和扶持农民采用地膜覆盖措施提高地温,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对播期推迟的地块,组织更换早熟品种,确保正常成熟;加强种子调剂调运,对低洼积水不能正常播种地块,做好改种补种准备。辽宁专家指导组深入沈阳市沈北新区、法库县和铁岭市铁岭县等,给农民送去了技术明白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整地 粮食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