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综合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暨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上,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相关领导共同见证和回顾了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0年来发展历程和成就。在部、院党组的关心支持下,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在转向中起步,在拟转企的逆境中砥砺奋进,领衔开启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的崭新篇章。
转观念、变思路,凝心聚力谋发展
研究所领导班子同全所员工一道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加工所的国家队定位、目标、任务与使命,确立了“以研为根、以人为本、执政为研”的办所理念和“一手抓科研,一手抓开发,两手都要硬”、“一所两制,两类企业”的经营方针。为使办所理念深入人心,研究所以现代院所建设为契机和主线,不断强化干部员工培训,使每位员工把观念、思路都凝聚到建设国际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宏伟目标上来;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和根本,围绕建班子、带队伍、引人才、建团队等,强化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形成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担当的脊梁精神和争先夺优的亮剑精神”,重塑了研究所精神和文化,研究所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塑人才、组团队,聚精会神促发展
科技人才是研究所的核心资源。近几年,先后引进海内外人才、硕博士毕业生80多人,一举扭转了研究所行政与科研倒挂、青年与中老年倒挂、博士与本科倒挂的局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根本性优化,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突破,引进1名留学回国定居专家,使得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专业迅速占领国内前沿;建设了粮油加工、毒素真菌病害等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和院级创新团队;优先打造肉品与传统食品加工等体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团队;扶持果蔬加工、农产品保鲜与物流等产业急需的团队;培育营养与健康等面对未来战略需求、抢占制高点的新兴团队,为打造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奠定基础。
强管理、建制度,管理创新出效益
通过狠抓制度、创新机制,促进科研创新。以现代院所建设为契机和主线,颁布实施了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系列制度,建立了“按需定岗、以岗定员、双向选择、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管理与合同聘用机制,“按照岗位性质、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主”的动态分类考核机制,和“以业绩为导向,向关键岗位和突出贡献者倾斜”的三段式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了学科建设调整方案,确定了研究所的重点学科、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突出研究所的特色与学科优势,实行人、财、物权归课题组的课题制管理。确立了成果、产品、专利、装备、效益、人才、团队、平台、论文、著作的考核体系,倒计工分的评价标准,出台了一系列科研奖惩办法。出台了国际合作“四个一”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精简、合并、重组和人员优化,重塑了一个轻简、扁平、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抓创新、重产出,跨越发展出成效
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研究所宏伟目标,以现代院所建设为主线,谱写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科研立项新增合同经费突破亿元,973计划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翻番,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面丰收。科研产出大大提速,仅2012年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授权专利23项,申请专利突破30项,高水平科技论文数也稳步大幅度增长。2012年,产业开发合同收入产值过亿元,职工工资与福利待遇逐年大幅提高,彻底扭转了20多年来负债经营、职工待遇全院最低的不利局面。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研究所评价中,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取得了发展速度第1名的好成绩。
未来10年,加工所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着眼“顶天立地”,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4-15/6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