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张红宇:努力实现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要向农民倾斜。前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做大经济总量,目前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城乡收入差距随着经 济总量扩张不断扩大。发展新阶段,必须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分好蛋糕。应加强农民增收的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改 革,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初次分配是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环节。在初次分配领域,应稳步提高农产品价格,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我国农业资源要素十分紧缺,而农产品价格明显偏低。应引导农产品价格合理调整,使其反映要素稀缺程度和生产成本。同 时,建立农产品价格和低收入群体生活补助联动机制,提高各方面对农产品涨价的容忍度。在再分配领域,应有针对性地出台差别化补贴政策。新增农业补贴向主产 区倾斜、向山区牧区渔区垦区倾斜、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倾斜,既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缩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又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激励效应,促进农 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城乡统筹改善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城乡统筹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上海、苏南等地,都是城乡统筹做得比较好的地 区。建立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需要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应改革农村土地参与市场交换的方式,充分体现土地的财产属性。改 革土地征收制度,让农民更多地获得土地开发利用的增值收益。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平等入市流转的路径。其次是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 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不但可以减少农民生活开支,间接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城乡居民权利 平等、机会平等。再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把固定资产投资重点转向农村,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乡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生态涵 养等空间布局,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实现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强化相关政策措施

  明确增收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应在此基础上明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目标,比如到2015年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 2.5—3,到2020年缩小到2—2.5,并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无差别发展目标。围绕这些目标,从国家层面制定农民收入增长规划,出台 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实施扶持政策。更加关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增收方面的作用,合理评估各类政策的增收效应,将有限的财力向增收效应最强的政策倾斜。比如,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通过他们带动普通农户增收致富;对边远贫困地区农民实施特殊的扶持政策等。

  创新改革举措。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来源。上世纪80年代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得益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持续至今的农民工 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培育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实现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更需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改革农村产权 制度,充分释放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财产属性,使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大幅度提升。

  完善考核机制。随着经济发展目标从规模向质量转变,民生应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更需要政府部门有所作为。应把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绩效考核中赋予更大权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 强化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