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着力推进现代农 业建设,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 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现代农业框架形成
10年来,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更加充盈、丰富、安全,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粮食连续稳产增产,农林牧渔 全面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广泛普及,种养加工等产业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协调。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土 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说,从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看,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从2004年到2012年,连续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逐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及农业支持补贴制度。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 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四补贴”的支出由2004年的145亿元增至2011年的1406亿元。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 2626亿元增长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
今年2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向社会公布,更明确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和14项重大工程,标志着发展现代农业从目标倡导变成了实际举措。
数据显示,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占6%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3%的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9900多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900元。示范区已成为各地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
科技水平稳步提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3年的45.97%提高到2011年的53.5%,农业科技 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成果转化和推广得到加强。与之相伴的是,8年间粮食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 一。
科技进步,良种先行。我国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5%,良种对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每一次品种更新都释放出巨大的增产能 量。”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戴景瑞说,8年来,我国玉米单产从640斤提高到764斤,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玉米单产增加因素中占40%至50%的比重。
农业科技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农业附加值的提高。低温物流及农产品物流数据自动检测与记录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化加速推进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机具购置补贴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75亿 元。在政策激励下,全国农机总动力、农机作业面积和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11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比2003年增加3.7亿千瓦,相对 于之前30年的增幅,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专家测算,同等生产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每亩综合增产分别为53公斤、37公斤、72公斤,而机收可在抢农时的基础上减少 收获损失5个至8个百分点。依靠农机,春播小麦不超过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大豆、玉米播种不超过1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
10年来,我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提高了水、种、肥、药等要素的综合效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54.5%。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8-27/5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