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金融机构脱农 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银监会规划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达到1027家;但截至去年底,村镇银行只成立786家,没有完成规划。”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日前在首届全国农信创新高峰论坛表示,一边是当前现代农业对金融需求的增长,另一边却是农村金融机构为追求做大做强而导致的“脱农化”倾向,农村金融供求矛盾正在加剧。

  据张红宇介绍,在我国农业分散化经营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过程中,已经出现大量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甚至吸引工商资本进入,生产规模比分散经营时大得多,资金需求也随之扩大,愈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能力却没有跟上来。

  “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支持力度不够,服务意识缺失,秉着做大做强的心态,它们更多愿意做城市业务、大户业务,农信社转制农村商业银行以后,脱农、离农倾向的也不是不存在。”张红宇认为,由于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突出,导致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去年全国2.53亿农民工的工资性收益汇到家里以后,县域经济能用到这笔钱百分之多少?好的能到70%,坏的只有30%。”他说。

  记者了解到,“脱农化”倾向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村抵押担保机制的缺失。张红宇告诉记者,上述状况有望得到改观。“农业部联合银监会、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共同批复了六个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它们即将主要在农村金融抵押模式上有所突破和调整。”但他同时表示,除抵押模式以外,转押变现平台的搭建也是难点之一,只有给抵押物以变现的空间,抵押模式才能正常运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缺失 养殖大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