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坚守耕地保护“数质并重”红线


    主持人:本报记者 施维

    嘉宾: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 郧文聚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优化利用土地资源、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有效途径,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我国耕地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与压力,这也对耕地质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推进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对话,我们请来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就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当前,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已成共识,但是在耕地保护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应如何把握耕地保护工作中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意义?

    嘉宾: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提高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证耕地数量,同时必须在耕地质量上有所保障。只有统筹数量与质量,耕地保护的国策才能正确、全面地落到实处。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力度,不断强化措施、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做了大量工作。诸如,划定基本农田并严控占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积极实施“移土培肥”,开展耕地基础调查与监测,把耕地质量管护作为省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等。这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使得我们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为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政策储备。

    然而,在耕地保护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耕地质量保护重视不够,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责任不够明晰,监测监管手段还比较有限;部分地区补充耕地的质量仍有待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任务艰巨,投入力度有待加大;耕地“重用轻养”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区域出现耕地退化现象。鉴于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系统安排。

    主持人:我们应如何科学理解耕地质量的内涵?

    嘉宾:当前,耕地质量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部门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各界对“耕地质量”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所不同。

    从耕地资源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来看,“耕地质量”是一个比传统的土壤肥力、土壤环境研究范围更宽、内涵更综合的概念,其核心是耕地的全要素生产能力,是由气候因素(光温、降水)、地学因素(地形、海拔、土壤及其环境)、技术装备因素(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科技装备应用水平)、劳动力因素(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共同决定的,体现的是耕地生产能力。决定“耕地质量”的地学因素里,包含土壤肥力因素,如土壤有机质、pH值等。因此,提升耕地质量,不仅仅是提升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耕地生产能力。我认为,凡是有助于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和耕地健康环境的因素,都属于耕地质量的内容,从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角度出发,稳定耕地布局、提升耕地等级、改善耕地环境、加强耕地利用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应用,严格耕地管理等,都要纳入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范畴予以重视。

    主持人:优质耕地的保护是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此次通知中也提出要“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优质耕地”,对此我们应如何加强理解?

    嘉宾: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期论证和方案比选,疏堵结合,引导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稳定。二是强调要切实落实行业用地控制指标,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减轻刚性用地需求对耕地保护特别是优质耕地保护的压力,《通知》要求对各行业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准入制度,要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的最低指标控制标准。三是强调要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前期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制度。做到“建设项目选址(线)要现场踏勘、充分论证”,遵循“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的原则,加强供地方案的比选,确保用地预审制度的真正落实,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土地 粮食 落实责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