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宾
[ 一方面是粮食需求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是粮食供给增速放缓,致使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
中国粮食安全再度面临严峻挑战。
自6月初以来,以美国大旱为导火索,国际粮价再度暴涨,其中美玉米、大豆指数均已突破了2008年的历史高点,分别创下了每蒲式耳806.3和1646.5美分的新高;美大豆指数也突破了2011年的高点。从技术线上看,在短期调整后,仍有继续上冲的空间。
然而,若以黄金标价,粮食价格远未创出新高,现在(2012年7月27日收盘)的玉米价格比2000年初贬值了33%,美麦贬值了38.2%, 而美豆更是贬值了41.98%。这个价格显然低于粮食的实际价值,其原因是各国政府为控制通胀而压制粮价的结果。即粮食供给隐患的危险程度远高于其价格表 现。
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明显下降
自2000年以来,由于受到三个因素影响——全球人均粮食消费量、全球人口总量、生物能源消费剧增加大了对粮食的需求,全球粮食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人均粮食消费量呈台阶式增长。以印度为代表的农耕经济,其人均粮食消费约为200~300公斤/年;以中国为代表的由农 耕经济向工业化、城市化转型进程中的,约为400~600公斤/年;欧盟等工业化、城市化成熟期的,约为600~900公斤/年;美国在2005年通过立 法确立大规模生物能源政策导向后,粮食消费水平向人均1000公斤/年的方向发展。即随着社会形态从农耕经济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结构分化过渡的经 济,以及高度成熟的经济体,其人均粮食消费量呈现出递增和倍数关系。
除了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递增以外,全球人口总量也在持续攀升。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大关,过量的人口负担也加大了全球粮食总需求。
生物能源等间接形式的粮食消费大增。进入新千年后,随着生物能源需求大增,大量的粮食被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以酒精为主体的生物“汽油”和以油脂为主体的生物“柴油”等不断进入能源领域,生物能源占比逐步上升加大了对粮食的消费需求。
一方面是粮食需求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是粮食供给增速放缓,致使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中国粮食自给自足局面已支离破碎
与全球日益严重的供需关系相比,中国国内供需恶化得更快、更为严重。
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优先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侵蚀良田,污染水资源。18亿亩的农田红线岌岌可危,由于长期轻视水利,水利年久失修,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枯竭,水土保持不力,自然灾害特别容易造成粮食减产。
除了人口的自然刚性增长外,中国的饮食习惯跟随西方生活方式,对肉食消费剧增,这对粮食需求产生了乘数放大效应,从1986年中国的人均肉类消 费量为每年35公斤增至2010年的60公斤(韩国37公斤)。每生产1公斤牛肉要消耗8公斤左右的粮食,生产1公斤猪肉要消耗3~5公斤粮食。中国用于 家畜饲料的粮食从1980年的6800万吨增至2009年的1.2亿吨,增加了近一倍,相当于2010年粮食总产量的25%。
中国从1995年开始转向大豆净进口国;从2009年中国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2010和2011年中国玉米进口剧增,2012年 1~5月累计进口量已经超过2011年整年进口量。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计2012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0%,预计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 的17%,而中国棉花在2011年度进口量占国内消费达到56%。国际金融主力经常以“中国需求”为炒作因素,推升农产品价格,加大其波动性。
美生物能源成加剧中国粮食危机利器
目前全球生物能源的总产量约800亿升,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巴西、欧盟及加拿大,占全球生物能源总产量的90%以上。鉴于高油价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一种常态,生物能源的快速增长趋势是不可遏止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5年全球生物能源的总产量将达到1200亿升。
美国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到2010年其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达1.28亿吨,相当于全球玉米产量的25%。目前,美国玉米工业 消费占比达到了50%,而且将继续攀升——美国2007年出台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规定,到2022年前,要求国内汽车中加入360亿加仑的生物质燃 料,其中主要是乙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7-30/5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