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民不愿卖粮 成本增幅多于粮价涨幅


    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村民王建民的家里,1.2万斤小麦已经“窝在”仓库里快一个月。

  并不是王建民不想卖,关键是价格。他已将最初的期望值从1.06元/斤下调到1.03元/斤,但依然没有粮贩愿意出这个价。

  选择将小麦囤积在家里的不止王建民一个。该镇孙庄村村民郝尚友说:“村里的粮食能不卖就不卖,一般卖的都是缺钱用的。”他家现有1万多斤小麦,暂时还不打算卖。

  长期在该县褚庙乡收粮的小贩张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农民卖粮的意愿确实不强,70%的农民还把粮食放在家里,希望未来的价格还可以再涨几分,“但谁也猜不透未来价格怎么样。”

  记者连续两天到民权县粮食储备库和第三粮食储备库蹲点察看收购现场,发现门口只停着几辆三轮车和大卡车,还有一些闲聊的农民。这与往年踊跃售粮的场景有所不同。

  民权粮食储备库有关人士证实,这个库能储存约4万吨粮食,现在入库只占1/4左右。

  干旱致局地出现减产

  尽管今年夏粮(主要是小麦)的产量统计数据还没有出炉,但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荫山6月21日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已经高调宣布,“从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预计今年夏粮总产、单产均将创造历史新高,冬小麦实现‘九连增’,11个主产区全面增产。”

  在农业部宣布夏粮九连增后,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也先后宣布小麦又一次实现增产。

  河南的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1/4,是我国小麦第一大主产省份。但记者在民权县、兰考县等地农村调查时却了解到,部分地区小麦产量不同程度出现减产,主要是扬花季节遇到大雾、天气干旱及赤霉病等因素导致,农民们普遍反映减产幅度达到一两百斤。兰考县封仪乡坝头村农业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王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到多处农村收购麦种,农民们普遍反映小麦减产,“这也直接导致农民卖粮出现惜售心理。”

  7月1日,在民权县张寨村,村民张永平正在附近的玉米地里浇地,旁边水渠里只能看到浅浅的涓涓细流,“这几个月都没怎么下雨,麦子刚旱过,可能玉米又要受旱了。”

  王猛说,现在浇灌都靠打地下水,尤其是这几年越打越深,“我们这附近的地下水已经打到了二三十米深。”而在部分地区,即便田间水利基础设施铺设到位,但缺乏有效管理,常常是机井平时荒废,到旱季又匆匆检修。

  郝尚友说,今年小麦共浇了4次地,河里的水抽干了,最后村里只能组织村民修机井进行浇灌,而且还要排队,每亩地浇一次水要35元。封仪乡浇灌的成本稍低,但也要20元。

  成本增幅多于粮价涨幅

  郝尚友表示,干旱不仅让部分地区粮食减产,更主要的是还带来了种植成本的上升,粮价与去年相比虽然涨了几分钱,但种植成本可能增加了一毛。

  “粮价上涨速度赶不上农资产品的上涨速度”,孙庄村和利河村的村民对此感受最为直接,其中吞噬粮价上涨幅度最大一块的是化肥。利河村村民杨敬福说,尿素(80斤装)从去年90元涨到125元;复合肥(80斤装)从90元涨到了135元,以每亩田所用的肥料价格计算,单单这项增加的成本就有50多元。

  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尿素价格指数已由去年11月中旬的1134.73点上升到5月16日的1323.09点,上涨幅度达到16.6%,这也带动化肥市场价格总体上涨。

  不仅如此,今年油价上涨也直接导致了收割成本上涨。“去年每亩要35元,今年50元。”郝尚友说,“如果收割面积没有达到1亩,也是要按1亩计算。”

  王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化肥价格有时也会下跌,但总体上是涨多跌少,这和油价基本一样,而且现在农民对化肥的使用量从过去30斤到现在普遍达到100斤,“化肥用量已经到了极限,土地越来越贫瘠,尤其是沙化现象严重。”

  王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算了一笔账:化肥150元、种子50元、耕地45元、播种15元、浇地60元(部分地区100元)、收割50元、农药(含除草剂)20元、有时还要加堆肥40元,单算这些硬性成本就要430元,还不包括各种人工成本。

  王猛说,现在村里盖个房子请个帮工的人工成本也要80元,到外地打工一般是100元以上。与粮食收益比起来,种地的效益确实不高,这也导致农民种粮“副业化”倾向加重,不少农民不再指望粮食卖出多高的价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化肥 干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