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夏粮增产的盛世危言


  夏粮小麦丰收“九连增”似乎已成定局。然而,在乐观前景的背后,却也有着对中国农业未来持续性发展的隐忧。现在的增产多依靠引入超高产品种、高密度种植、使用大量农药,然而部分高产品种因为抗病性稍差在更换种植地域后出现了大规模感染赤霉病的现象,高密度种植使得病害发生时变得更为严重,大量农药的使用却是在农技知识不够充分的前提下,不仅效果打折扣且易造成农药残留。这是今年发生在内地一些产粮大省的真实情况。这一切的背后是种田者的农业科技知识老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不到位。

  一线调查“局部减产”谜团待解尽管今年夏粮(主要是小麦)的产量统计数据还没有出炉,但是6月21日,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荫山在农业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高调宣布,“从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预计今年夏粮总产、单产均将创造历史新高,冬小麦实现‘九连增’,十一个主产区全面增产。”

  不过,这样的“好收成”和河南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的村民们似乎没多大关系,他们是“拉后腿”的。“今年每亩地至少要减产300斤。”双八镇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家有4亩多承包地,去年打了5000多斤,而今年却一共只有3500斤。“全村最多的也就是收获1000斤左右,而大多数以亩产七八百斤居多。”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多地采访的农民均反映,今年自家种植的小麦遭遇了减产,减产幅度从一成到五成不等,最严重的减产甚至达到七成。

  增产之难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孙关庙村民刘荣告诉记者,她往年的收成在每亩1200斤左右,而今年减产至少30%。她的几个邻居也纷纷表示,自家小麦的减产幅度也大致如此。

  “附近的村庄今年最高产量也就1000斤/亩,大多数都在每亩七八百斤。”在双八镇收购小麦的一位粮贩对记者说,而去年当地的小麦产量普遍都在1000斤以上。

  6月21日,梁园区双八镇党委副书记吕满钊也向记者证实了今年当地小麦减产的事实,他给出的数据是平均减产100~200斤/亩。“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天气干旱原因,另一个是病虫害。”吕满钊告诉记者,在生产期间经历了纹枯病和赤霉病,“这种病虫害导致小麦大片死亡,麦穗顶端的几个麦粒长不出来,麦粒较小。”

  虽然河南的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1/4,是我国小麦的第一大主产省,但是很多地区的农业种植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刘荣告诉记者,村里田间的机井多年来已经没法使用,这导致她和村民们无法利用农田水利设施来灌溉,而不得不靠天吃饭。记者在当地发现,即便田间水利基础设施铺设到位,但却缺乏有效管理。灌溉用的机井电机要么没有配备到位,要么在田地里被盗。

  吕满钊也承认了农田水利环节的薄弱对农业收益造成了影响。他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大旱时,区水利局投资200万元在全镇田间打了100多眼机井,平均一口井的费用在1.5万元左右。“但是这些机井很少有人使用。”

  “我们村有井没有电源,”刘荣说,“要是把电线扯到离我们家地最近的一口井,需要800米的电线。我们去村里找了好几次,也一直没有结果。”而农民自己也不愿意投资,因为与现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有关,而且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无力进行这些建设和投资。

  干旱同样使得河南洛阳栾川县石庙乡下园村的小麦产量减少。6月19日,记者在这里了解到,这个村庄受到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栾川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全县亩均产量才400多公斤,但栾川县石庙乡下园村本来有着全县最好的土地,往年亩均产量都会在1200斤左右,但村委主任韩坤明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大旱,河水枯竭,附近又没有水源,使得今年一亩地顶多只能收获七八百斤,减产幅度达30%。

  而江苏省、安徽省很多地区的农民所遭受的损失更加惨重。6月27日,记者在江苏淮安涟水县涟城镇秉同村遇到了一对正在卖粮的农户,他们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地区的小麦今年都染上了赤霉病。他家今年种了8亩小麦,往年每亩产量能达到七八百斤,但今年的每亩产量不到500斤,减产将近一半。他拿起一把小麦摊开来,记者发现籽粒大小不均,“这还是比较好的,染病严重的,籽粒都是瘪的。”他说。同村的很多村民都向记者反映了今年收成锐减的情况,减产幅度均在五成左右。有村干部告诉记者,整个淮安的情况大致相同,小麦都因为感染了严重的赤霉病而减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数据 干旱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