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粮食主产区推广科技节水保障粮食安全


新华网哈尔滨5月23日电(记者刘斐、辛林霞)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的红骥牧场,一台台机器在田间行进。牧场副场长张朝福说,这是他们今年为开展玉米膜下滴灌工程而新上的覆膜打孔播种机,同一台机器就可以完成铺设滴灌管道、覆膜和播种。

由于滴灌可以实现精确控制,水滴将定向流在所播种的玉米旁,这就相当于每一粒玉米种子都享用上了“专供”的水,不会造成水供应不均匀的现象。更关键的是,黑龙江西部的水分蒸发情况严重,土地里的水分难以保持,而覆膜就如同为土地建了一座暖房,让水分可以留在土地上。

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已与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不相适应,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成为摆在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在“十二 五”规划的后4年,支持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部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总面积达38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总投 入为3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28亿元。

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宿政曾表示,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1/5强,在四省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田水利基础薄弱,水利建设发动困难,农业用水方式粗放,生产1公斤粮食需要800多公斤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影 响。东北、华北等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相当一部分是井灌区,近年来随着粮食逐年增产,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下降、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农田水利建设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节水灌溉工程集成应用现代水利、农业技术,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农业耕作方式变革,运用科技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骥牧场共有1.5万亩耕地,其中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的有3000亩。记者看到,早期覆过的膜上有些不均匀的小孔,而膜的内层上还挂着密密的水珠。而这些不均匀的小孔是喜鹊为了喝水啄破的。张朝福说:“用膜下滴灌可以多节约60%—70%的水。”

据黑龙江省水利厅宣传中心主任刘刚介绍,黑龙江的土地温度在8摄氏度以上就可以进行播种了,而早播种就意味着作物生长期延长,从而实现增产。膜下滴灌工程除了防止水分蒸发风化,还可以增加地温,从而能提前十多天播种。

“若全都用膜下滴灌,今年能达到亩产2000多斤,比常规玉米亩增产1000斤以上。”张朝福说。

尽管红骥牧场有大面积的膜下滴灌工程,每亩要多投入100多元,可张朝福并不认为这是亏本买卖,因为采用了这种灌溉方式,每亩保苗可以增加1000多株,最终每亩可增收400多元。

大型时针式喷灌技术也被一些地区采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富裕县农民周学俭告诉记者,用这种大型喷灌方便了作物生长期间的灌溉,不仅省工省力,还省钱。过去用小柴油拖拉机拉水浇一遍地,不含人工费还得每亩35到40元钱的成本,用大型喷灌则每亩浇一遍水的成本不到2元。

大型喷灌技术让农民得到的实惠还不止这些,富裕县县委副书记温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种大型喷灌是一次性投入,每亩投资1000元可以使用25至50年,每亩可以增产150公斤,农民实际每亩增收可达240元。

黑龙江省西部素有“十年九春旱”的说法,而农耕则讲究个“有水无肥谷一半,有肥无水望天哭”。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的启动,有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解决种田“靠天吃饭”的问题。

“节水增粮行动”要求黑龙江省2012-2015年实现面积1500万亩,为四省区之首,项目全部实施后,每年可增产粮食118亿斤,增加农业收益109.6亿元,进一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目前,黑龙江省的“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全省已有69个县(市、区)开工建设,开工率超过70%。从总体进度看,全省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25万亩,已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39%,实现大型喷灌覆盖49.7万亩、膜下滴灌覆盖47.6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粮食 喷灌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