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央一号文件: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实施,迎来了农业科技的又一个春天。在今年的市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注入科技进步新“能量”

最近五年是我市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时期,数据显示,“十一五”末,全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5%。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使农民收入连年增长?当前面临的瓶颈不断显现。对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阶段的宁波来说,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就业增收压力,制约了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市人大代表、奉化市委书记张文杰说,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投入、服务、管理上花大力气,强化科技发展保障水平,源源不断地为科技进步注入新的“能量”。

奉化是首批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市。张文杰代表提出,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是科技能量注入的“基点”。今后一个阶段,奉化将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立体种养、陆上渔业、节约型农业技术等循环模式,继续做大、做强、做精水蜜桃、草莓、名优茶等特色主导产业。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两区”建设,坚持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薄弱,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力量不足,农科教、产学研联系仍不紧密。这些因素叠加,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市政协委员、宁海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魏章焕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区域性农业经济技术综合服务站的建议》。建议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撤扩并”以后,县、区、乡、村“四级”农科网变成了县、乡“二级”。“撤扩并”减少了农技推广层级,造成原农技体系的人员减少、知识老化,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技术到位率低。

魏章焕委员说,在目前情况下,建立区域性的综合农业经济服务站,不失为重新接通农技网络的一条有效途径。建议各县先试后推,根据各自的地域地貌、产业特点、作物分布特点,设置3-5个综合站,承担起农、林、牧、渔、农机各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负责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管理的指导与推广工作。同时,依靠这支队伍的力量,为农民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到位率,解决科技“由谁来创新”的问题。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中心是现代种业的发展,这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也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标志。

“作为地方科研单位,一定要走自主创新和繁育之路,培育自己的当家品种和拳头产品。”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院院长皇甫伟国深有感触地说。

皇甫伟国委员坦言,宁波尽管有甬优杂交水稻这样叫得响的种子品牌,但育种技术还很薄弱,育种手段较为传统。因此,要加大农业科技以及良种创新,加快选育,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一方面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一臂之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特色优势产业 强化 水蜜桃 综合利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