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何衍敏没有想到自己从“打工仔”变成“老板”,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
何衍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铁耕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之前,因为种地赚钱少,他像村里不少村民那样,毅然挤上北上的火车,成为千千万万“打工族”中的一员。
转折点在2008年出现,当时铁耕村成为广西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随之而来的村建设旋风,把何衍敏“卷”了回来。
“当时听说村里要搞土地流转,我马上辞了工作回来。”何衍敏说,他在外面打工时看到连片种植的产量、效益都好,得知村里要搞这个,所以特别支持。
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何衍敏家里原先分散的10亩田地,变成了集中的大块田地,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产量自然也提高不少。
“我还参与了村里的水果铁发合作社,把村里的水果销往全国各地。加上规模种植,每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何衍敏笑着说。
土地流转、整合使产业上规模后,像何衍敏这样的“小老板”,在铁耕这个只有1068人的小乡村比比皆是:有的规模种植蜜柑、烤烟和玉米;有的办起大型养猪场;还有的返乡后办起苗木基地,现在又在村口开起瑶乡风味菜馆……
何衍敏说,现在出去打工的人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我儿子读书毕业了,现在留在外面打工。我打算等家里的产业稳定后,就让他回来经营。”
“我们村土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土地较分散,田块较小,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也不高,造成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铁耕村村委书记李志学说,铁耕成为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后,获得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村里随即以土地流转为机遇,将分散的土地整合,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升,产业发展也走向规模化道路。
“目前,我们已经整合了全村98.8%的耕地,形成了水果、烤烟、油茶林和瘦肉型猪养殖四大主导产业,2011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李志学说。
其实,像铁耕这样受益于村建设大潮的小乡村在中国并不少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民受惠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走在铁耕村口平坦的水泥路上,两旁是望不到边的水果、油茶林和烤烟田。在村中,郁郁葱葱的树林、曲径通幽的人工湖、设备先进的农家书屋和富有瑶族特色的民居,构成一幅平静美丽的新乡村画卷。
何衍敏很满足现在的乡村生活。闲暇之余,他喜欢在家里上上网,或去书屋看看书,有时还会和朋友到外地考察水果市场,“我已经习惯在乡下自己当"老板",要我再回城市,可能都不适应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3-20/5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