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粮价两难困局有正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要求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从根本上讲,稳定物价的基础是必须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要想在当前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的形势下实现保供给目标,关键则在于如何给农民足够、合理的价格刺激信号,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日前袁隆平院士在“两会”上建议,要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0.3元~0.5元。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代表、委员则担心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上涨会影响物价水平,加大通胀压力。如此,就形成“稳定物价”―“保供给”―“提高粮价,防止谷贱伤农”―“防止米贵伤民,稳定物价”的矛盾循环。

  其实,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一方面,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粮价被认为是百价之基,在通胀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将更为敏感。这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矛盾局面将会始终交替出现,成为决策部门难以回避的“两难”困局。

  但这个“两难”问题并没有陷入逻辑死结,调控和政策也有多种选项,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肉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