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城乡一体发展 不断富裕农民


  纵观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远未实现。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贫富更加悬殊的现实,要求我们对共同富裕这一课题,给予更多的关注。笔者围绕如何帮助农民增收,缩差共富,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富裕农民关键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建国之初,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发展工业,国家对工农业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农业仅作为发展工业的基础。“重城轻乡”政策造成城乡资本份额相差悬殊,而且结构不合理。城市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农村,在产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产品中提取实现工业化发展所需资金,客观上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差距扩大。

  城乡差距不仅影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影响贫困群体的心理平衡,导致社会认同度下降,大大增加社会消极情绪,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将影响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认为,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是“三个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迈向共同富裕面临的最大现实困难,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农村与城市共同进步,对于农民增收致富,刻不容缓。为此,巴南区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谋划,把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作为缩小“三个差距”、建立共同富裕长效机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明确提出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农民职业化转变农民劳作方式、农村社区化转变农村生活方式”的“巴南实践”,实现“城乡经济一体繁荣、城乡设施一体建设、城乡社会一体管理”的目标。

  城乡一体发展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脱离经济基础去变农村为城市,也不是简单地脱离就业结构现状去变农民为城市居民,而是应当消除城乡对立和分割,建立城乡融合机制,实现城乡互动发展,构建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营造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特别是要通过解决“三农”问题,达到城乡经济发展互补、社会生活同质的目标。

  富裕农民前提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的素质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样,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历史进程中,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度,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一项调查表明,农民科学技术素质和农民收入具有最直接的关系。无论是发展农业产业、还是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一批具有较高素质、能适应“缩差共富”新形势要求的农民队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素质总体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民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等等。只有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富裕农民的必要路径,把农民培养成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具有一定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当然,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政府统筹城乡教育文化事业,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入开展文化科技下乡活动,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特别是要通过资金、技术、资源、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朝着现代文明转变,使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农民生产增长、生活富裕、素质提高的过程。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实践中,以农民职业化为抓手,教育引导农民克服“小农意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主动推动和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树立和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一方面,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注重对农民生产技能的培训,引导农民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农技工”。另一方面,结合产业发展和劳务市场需求,强化对二、三产业中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职业进行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在转移就业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民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 群体 增加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