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应该像重视保护耕地一样重视保护草原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其导向直指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体现的是党中央对草原生态保护的理念与扎实推进的决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改善牧区民生和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今年,国务院又专门下发《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促进草原发展、惠及牧区民生的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草原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牧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本省(区)平均水平;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牧民收入与全国农民收入的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突出了牧区民生、草原发展的地位。

  受自然、历史、地理以及人为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草原的发展和牧民的生计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相对落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要实现2020年的目标,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当其冲的是应该像重视保护耕地一样重视保护草原。

  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草原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草原,是由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植被覆盖的土地。与耕地、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一样,都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所谓牧区,是指草原的集中连片区。

  从2020年的目标可以看出,草原可持续发展包含着“人、草、畜”的相互协调和“生活、生态、生产”的全面发展。草原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体现其自然属性;草原提供牧民生产资料,是牧民的生计基础,体现其经济属性;草原关系着边疆稳定及民族和谐,体现其社会属性。这三个属性集中反映出草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草原生态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据记载,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原面积约60亿亩(4亿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约50亿亩,是极为宝贵的生态战略资源。其一,它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的源头都在牧区草原。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牧区草原地带具有强大的水源涵养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水系变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其二,草原是陆地上仅次于森林的吸收同化二氧化碳的碳汇,草原土壤腐殖质层是北方主要的“碳库”,在碳循环中作用巨大。其三,我国草地类型达18种,草原动植物物种达1.7万多种,是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

  草原资源利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资源利用角度看,草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一是草原是我国重要能源的战略接续地。牧区草原的矿产资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都非常丰富,将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草原畜牧业对全国畜产品消费贡献大。全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生产肉类占全国的8.5%、生鲜乳占20%、羊毛占52%、羊绒占58.8%。三是草原食物具有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及食品安全。

  草原发展事关民族和谐与边疆稳固。我国草原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牧民生活生产条件相对艰苦。从分布情况看,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牧区草原总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60%,涉及人口约1650万。据2009年末统计,牧区牧民人均纯收入4127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左右。从行政区划看,牧区涉及我国边境线长约1.2万公里,占全国边境线的55%。从民族数量看,我国80%以上的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属于民族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牧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说明草原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和谐及祖国边疆稳固。

  二、要正确认识我国草原建设和保护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越来越意识到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草原生态保护的理念已经逐步树立。草原保护与建设迈开了重要、坚实的步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生态保护 耕地 可持续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