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政策支持是“三农”保险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引导支持下,保险业一直把发展“三农”保险作为关注民生、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村建设的着力点,进行了大量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在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第三章第十节对我国保险业未来5年服务社会主义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明确。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农业保险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他表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三农”保险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庹国柱认为,《纲要》对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村建设是站在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高度进行考虑的。

“农业问题是很严肃的问题,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农业稳步发展关系到的不仅是粮食安全,更是国家安全。”庹国柱说,“《纲要》对保险业服务我国社会主义村建设问题的阐述,体现了保监会对‘三农’保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庹国柱表示,《纲要》主要讲“三个”支持:一是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这里农业保险涵盖的范围从传统的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扩展到了涉农保险中的农机保险、农房保险等;二是支持其他保障农民生活的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包括小额信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三是支持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的多样发展。

首先,农业保险仍是保险行业参与村建设的主要部分。“十一五”期间,在中央政策引导下,在各级政府、保险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农业保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农业保险种类增多,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扶持力度加大,农民参保意识和参与度提高等几个方面。但是,其中仍然存在隐忧。

庹国柱认为,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两点:一是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法规是农业保险发展的依据。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还很匮乏,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近两年,我国养殖业保险业务的下滑就和法规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及到三个主体,即政府、农民和保险公司。三个主体中任意一方的不规范操作都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保险的发展。而没有法律法规的规范,则很难有效对三个主体的行为进行管控。

二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里既包括政府财政税收的支持,也包括政府对保险公司展业的支持。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是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国十条’提出,政府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农民的保费、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和再保险费用的补贴,但是目前的补贴还只限于农民缴纳保费层面。”庹国柱认为,未来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还会逐渐扩大。同时,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对保险公司展业的支持也尤为重要。基层政府有必要为保险公司提供定损、理赔、基础数据等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保险公司在前期市场调查、费率制定、现场查勘等工作的开展。

其次,在保障农民生活的其他农村保险方面,庹国柱表示,这类保险的开展很有必要,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则应注重持续性。“目前一些省市的小额信贷保险、小额人身保险的覆盖面很广,但要注意后期的续保情况。续保率能够达到80%左右,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庹国柱说,“而在养老险、健康险等方面,由于社保、合等基础保险范围的不断扩大,商业保险更多地开展补充型的保险业务。”目前,在农村开展的商业性健康保险主要以合补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为主,提高了参保群众的保障程度,对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起到了积极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政策引导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