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面对三年连旱 专家建议建立“公众抗旱”长效机制


  石林大可乡,焦黄的玉米叶片伴随着漫天飞扬的尘土“呼啦呼啦”作响;烤烟由于烟叶水分不足,导致成品烟量大减;现有蓄水量仅占计划数的27.2%……

  面对旱情,各地纷纷成立应急抗旱工作小组。省社科院专家表示,“应急抗旱”的背后,是一种出现旱情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常态抗旱”则是一种随时准备应对旱情、随时在抗旱备战状态中的长效机制。随着极端气候的高频出现,我们应当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将抗旱常态化、公众化,建立“公众抗旱”长效机制。

  苍茫茫的一片玉米地,从山头看到山尾,从山尾走上山头,找不出一丝绿色。风一吹,焦黄的叶片伴随着漫天飞扬的尘土“呼啦呼啦”作响。在石林大可乡一座种满玉米的山丘面前,过路的村民黄秩伍说,庄稼已经救不活了,即使下十天十夜的雨,庄稼也活不过来了。

  今天是9月5日,自今年伏旱以来已有4个月之久,是距离去年1月27日云南省气象台首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的第582天。大可乡副乡长李云湖说:“村里有老人说一旱连三年,我总是不信,现在终于信了。”“干完了,全干了,庄稼已经全部旱死了。家里的烤烟成片成片地烤焦发黑,今年已经没收成了。”小波溪村民解道春说,家里的烤烟和玉米已经旱完了,现在就剩下喝水的人和牲口。谈及明年大春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是否足够,解道春说,眼下都已愁到不行,更不用说明年吃水的问题了。

  每天巡查一次全乡旱情的李云湖介绍:“旱情今年比去年还要严重,抗旱难度更大。”今年,大可乡计划蓄水568万立方米,现有蓄水量仅占计划数的27.2%。预计大春作物受灾面积达12400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69%;作为该乡主要经济来源的烤烟,由于烟叶水分不足,导致烘烤问题突出,成品烟量大减,烟农经济收入至少减少一半。

  和其他受灾地区一样,面对旱情大可乡也成立了应急抗旱工作小组。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的各级抗旱会议以及在抗旱现场中,频频使用“应急抗旱”这一说法。省社科院专家李进参表示,“应急抗旱”的背后,是一种出现旱情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常态抗旱”则是一种随时准备应对旱情、随时在抗旱备战状态中的长效机制。随着极端气候的高频出现,我们应当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对于历史上经常发生旱灾的云南,我们应对干旱应当学习日本应对地震的举措,将抗旱常态化、公众化,建立一种由政府主导,包含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公众抗旱预案,将稀缺的水资源永远地放进我们心里,做到“即使天旱缺水但人心里面永不缺水”。

  人背马驮装满坛坛罐罐

  3日下午,记者在水尾村村口遇见正在挑水的黄家媳妇。她肩挑一根扁担,挂着两只白色的塑料桶,滴落在地上的水滴,迅速裹进尘土中。从水源点到家700米远,黄家媳妇累得满头大汗,走走停停,来回将近半小时。

  黄秩伍接过妻子挑回来的水,舀了两瓢喂牛。还没将桶放平,两头牛就迫不及待地凑过来喝水。“牛也渴了。”黄秩伍笑着说。目前,全村人畜饮水全靠村口的那眼龙潭,龙潭出水量很小,村民就在潭口下方建了一方小水池蓄水,水满了就去挑,有时还得排队。

  土坯房和土路,枯死的野草和扬尘,在阳光下整个村子显得格外干枯。黄秩伍家中,自来水龙头上已爬满了蜘蛛网,“我也记不得多久没用自来水了。”黄秩伍指着家中盛满水的坛坛罐罐,咧着干裂的嘴唇笑着说,“挑来的水,用起水来格外小心,一滴都舍不得浪费。”现在,村上已经管不得庄稼了,先把人饮解决好。但黄秩伍还是很担心,眼下还能吃上龙潭水,万一龙潭不出水了,再上哪儿找水去?

  “这个时候,本应该是堵泥村最美最绿的季节。”一位老村民指着村口对面的梯田告诉记者,那儿曾有大片大片绿绿的烟田,还有抽穗的玉米和水稻。但干旱改变了这里的一切,过去绿意盎然的山丘,由于持续的干旱和缺水,玉米连片连片地焦黄,土地开始龟裂,烟叶也耷拉着脑袋垂了下来,飞扬的尘土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干了。

  去年村里打了50口井,已经干掉了20口。满山的梯田抛了荒,今年大春的玉米和谷子没收成,干裂的土地,不知道明年是否还吐得出新芽。

  李云湖介绍,乡里最大的水源区坝塘河水库,总容量145万方,目前蓄水量仅为17万方,而总容量为109万方的大可新围水库,目前蓄水18万方。“倘若3个月内再无降水,水库就将达到死库容,明年大春绝对没水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玉米 立方米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