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成为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陕西省商洛市自2009年以来,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思路,突出政府责任,强化源头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实行整市推进,全力构筑了监管和检测两道防线,取得了明显成效,商洛市这一做法被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总结为“商洛模式”,并在全省推广。
村级监管员把好田头关
最近一段时间,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郭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郭宝民忙得不可开交,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向几个农民讲解使用农药必须注意的事项。记者在他的村管员办公室看到,房间里挂满了禁用农药目录、绿色农产品生产规程等规章制度,办公桌上还摆放着无公害基地生产日志以及真假农资样本等实物。
郭宝民告诉记者,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村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引导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设立村级监管员是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一大亮点,也成为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保障的关键。
“无公害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商洛市农业局局长刘清民说。商洛市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工作来抓,立足田头,把好源头关。全市在193个“三品”生产基地、440个合作社、78个龙头企业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投入品使用、技术培训、生产登记和农产品保管销售五项制度,建立了生产土地与主要责任人档案、技术培训档案、生产操作记录档案和产品保管销售档案的四项档案,做到生产过程有规范,生产环境无污染,平衡施肥不超量,违禁农药不使用,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有标准,包装标识有规范。
全市制定标准化技术规程3大类40个,落实无公害开发面积290万亩,占到粮食播种面积的90%,认定“三品”产地193个,认证“三品”产品167个,申报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区20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70个。目前,商洛市辖的7个县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通过了产地环境合格县验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覆盖率全省第一。
三级有机构构筑两道线管检全覆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面广、量大、战线长、环节多、对象复杂,商洛市从队伍建设和检测设施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全市围绕监管体系成立了行政管理队伍、检验检测队伍、市县(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一支技术支撑队伍。目前,商洛市、县、乡镇三级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股、站),全市7个县区163个乡镇都成立了检测中心(站、室),配备了检测人员,全市1803个村全部配备了专职监管员,在主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农贸市场还设置了自律性监测室,配备专职检测人员300多人。通过四支队伍和三级四层次监管检测体系的建设,商洛市已形成了行政监管一条线、检验检测一条线的“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管、检并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
商洛市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市检测中心和7个县区检测站建成了总面积达4300平方米的实验室,全市93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检测室,市里为市、县、乡配备监管抽检车22辆、检测车8辆,同时,市县财政将农产品质量检测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商洛市检测中心主任金一谦说,现在,许多指标我们已经实现了由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科学的检测结果也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
为确保监管检测工作实效,商洛市明确了各层次机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职责明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了量化考核办法,列入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内容。监测面实现了从生产基地到批发市场到超市的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
对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的有效监管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商洛市创新提出的高毒农药经营管理“五项制度”,即“三证”制度、定点销售制度、统一进货制度、销售档案和售后责任追究制度被农业部推荐在全国交流。
突出政府职责夯实责任基础
“食品安全责任大于天。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政府对人民生命健康应负的一份神圣职责。同时,抓好这项工作也是商洛市发展绿色食品基地的现实需求。”商洛市市长杨冠军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8-19/5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