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看到现在随着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侵权行为明显的减少了,目前一些种子不敢再门市上销售,但是他们会以订单或者在网上发布信息这种方式,直接卖给农民,我们想问一下我们的监管部门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 石燕泉: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假种子坑农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不法分子他们就走街串巷,网上兜售。为了有效打击此类违法行为,第一,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引导和教育各类市场主体不制假、不售假、不买假,广泛宣传农资产品真伪识别方法,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关键是教育农民朋友不要相信那些走街串巷的,要到正规的门市买正规的种子,这样农民他上当受骗的机率可能就会降低。第二,长期保持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行为的高压态势,对于此类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放松,绝不手软。第三,提升农资执法队伍的能力,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把检查的范围延伸到田间地头。推广农资专业协会、技物结合、产业化龙头企业直供等成功经验,逐步建立“五统一”管理(统一标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第四,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执法协作,对这类行为展开侦查,追根溯源,力争在发现后的最短时间内端掉“黑窝点”。
主持人:第一点特别重要,刚才石司长也说了,农民朋友大家尽量不要去买在走街串巷买,到正规部门去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有一种说法,这种具有品种权的种子的价格比较高,侵权的种子的价格比较低,社会流传一种说法,只要农民受益,只要质量不出问题,对侵权种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请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石燕泉:这种认识是片面和错误的。新品种选育周期长,投入大,要成功选育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花费10 多年的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假冒侵权现象泛滥,必定会挫伤育种者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我国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激励育种创新,促进农业发展”。十多年来,我部认真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取得了较好成效,植物新品种权年申请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成了有效支撑。因此,从根本上讲,保护品种权与农民利益相一致。
当前确有一些种子价格较高。为了减轻农民的购种负担,我们将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一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快落实对种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轻税负,降低种子成本。二是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提高农民购种能力。三是联合物价部门加强种子价格监控,依法严厉查处哄抬种子价格等违法行为。
主持人:还有人反映说,有些农资问题,有些是种子的案件不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处理,作为上级的农业的主管部门,我们是如何去监督基层部门去进行这种执法行为的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7-28/5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