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娃全部免费进城读书


  阅读提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生源差距进一步拉大。改善城乡教育布局,均衡教育资源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财政收入有限,教育又需要大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城乡教育差距带来的现实问题?甘肃庆阳市西峰区采用了“教育城市化”的思路,通过改、扩建城市学校,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进城就读。虽未必具有普适性,但至少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去城里上学啦!”每逢周日下午,甘肃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的孩子们,都会互相提醒着登上标有“西峰教育”4个大字的20多辆黄色校车。

  校车的目的地,是位于西峰城区的黄官寨实验学校。其实,不仅仅是显胜乡,肖金镇、塬区,甚至毛家寺这样的偏远山区,孩子们也都会在周日重复这样的上学路径。

  农村学校空荡荡,城里学校人挤人

  教育资源失衡倒逼改革

  近年来,随着西峰区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农村生源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肖金镇王庄小学,6个年级,只有42名学生,只能配备2名教师。但为了基本满足教学需要,配备了8名教师,基本是一个教师包一个年级。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根本无法开设;显胜乡铁楼小学的教学楼内,每个教室里只坐着七八个学生,有4/5的教室空间闲置。

  与此相反,富裕的农民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再加上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逐步增加,城区学校生源增长加快,导致城区校舍紧缺、班额过大。西峰区中小学在校学生达2.3万人,平均每班61人,最大的班级达到86人。

  为此,西峰区委、区政府提出“学生进城、医生下乡、农民入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布局调整思路,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整合144所学校,让农村3.8万名学生全部进城上学,新建、改建、扩建城区学校,以“教育城市化”的思路化解两方面的矛盾。

  根据西峰区的计划,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实现。目前西峰区已撤并中小学103所,新、改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20所,共有3.2万名学生实现了寄宿就读。下一步,从今年秋季开始,除在4个远郊乡镇所在地保留寄宿制学校外,西峰区将在城区内新建、改建、扩建10所学校,让所有农村中小学生进入城区就读,完全实现“教育城市化”的目标。

  有关部门预计,3万多名农村孩子进城上学,再加之城区扩容,周边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有2万名进入西峰区就读,可带动近3万名家长进城经商务工,可以有效促进商贸流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免费入学免费住宿,每天还有生活补助

  小财政也能办出大教育

  据统计,2009年,西峰区大口径财政收入4亿多元,小口径收入2亿多元;2010年大口径收入5亿多元,小口径收入3亿元。而这两年的教育投资达7.8亿元。其中,2010年,西峰区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达到4亿多元。这些钱全部用在了改善教学和师生生活条件上。

  2010年,西峰区额外投入1480万元办了15件教育实事。今年,西峰区又计划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再为教育办实事。

  在推进寄宿制教育方面,西峰区全力保障寄宿学生吃、住、行、学、娱、医等6个方面的需求。“学校有专门的管理员老师对伙食进行管理,由政府出资选聘厨师,食堂以成本价提供饭菜,学生每天的食谱都不一样。”黄官寨实验学校政教主任齐玉杰说。农村孩子进入城镇寄宿制学校,不但可享受免费入学、免费用书、免费住宿等优惠政策,而且每个学生每天还可享受政府提供的3―5元生活补助,每年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上千元。

  2009年秋季,显胜乡冉李村的刘琴随着显胜初中的684名学生一起进入黄官寨实验学校。在此之前,她就读于村里的小学,学校离家很远,“我最怕下雨天上学了,一走一脚泥!”现在,刘琴每天早上能喝到豆浆、牛奶,吃到鸡蛋,午餐能享用一荤一素,住上了有电视机的8人间宿舍,“以前想都没敢想过!”

  当地政府还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购置校车22辆,免费接送2.5公里以外的寄宿生,同时还对校车出勤、运行路线、往返时间等实行全天候定位监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有序。

  为解决进城教师的住房问题,西峰区依托拟建的东郊湖工程,规划建设占地200亩、规模2000套以上的教师住宅小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定位 重复 群体 综合利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