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土地整治:夏粮“八连增”的“助推器”


  大旱之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实现“八连增”,土地整治功不可没。

  2001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保证全国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同时,建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2亿多亩。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等,不仅提高了耕地的排灌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农田机械化耕作水平,更大大提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

  在今年夏粮丰收的基础上,应该继续总结经验,让土地整治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农业生产基础、增加粮食产量,赢得更为宽广的一片天地。

  麦浪滚滚,穗头攒动。在田间地头,联合收割机穿梭往来,吞吐麦穗。村民们手捧颗粒饱满的麦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去冬今春,尽管华北等一些地区遭遇大旱,但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国夏粮将实现连续8年增产。

  粮食生产,耕地为本。在为丰收而喜悦的同时,我们不禁在想:耕地如此稀缺的中国能够做到夏粮“八连增”,靠的是什么?

  4月中旬以来,本报记者连续深入全国各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和粮食主产省区,对各省区耕地保护和建设、土地整治等工作进行深入采访。采访中,记者逐渐找到了答案——面对持续干旱等极端气候条件的考验,那些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耕地质量建设取得巨大突破、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持续改善的地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生产的成果亦十分突出。而做到这些,土地整治功不可没。

  河南:土地整治促进农田水利建设,为抵御严重旱情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60年不遇的冬春旱情还历历在目,但夏粮丰收的消息早早地传遍了中原大地。

  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刘口镇,大型收割机在隆隆作业。麦收时节,湾子村农民贺凤芹和家人一起,正抓紧农时,抢收抢晒。此时,河南省8000多万亩小麦正从南至北全面收割。

  从2010年秋冬播种开始,和其他地区一样,刘口镇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小麦生长前期长达100多天无有效降雨,而到今年2月下旬之后又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持续干旱。当时,贺凤芹手里捏着一把汗。按照往常的经验,如此旷日持久的干旱,冬小麦往往会减产甚至绝收。

  其时,抗旱问题也渐入人们视线。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粮生产最大的挑战是干旱。小麦播种后不久,黄淮地区就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冬春连旱。4月~5月局部地区旱情有所反复。可以说,抗旱减灾贯穿今年夏粮生产的全过程。”

  面对旱情的挑战,土地整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春大旱,多亏国土资源局打的井,小麦长势没受影响,每亩地灌溉成本还减少了10元钱。”一位项目区的农民说。贺凤芹家所在的刘口土地整理项目区,“国土局打的井同样发挥了大作用”。该项目在西刘、大刘两个村新建机井13眼,开挖沟渠3.3公里,埋设喷灌管道4.95公里。“在大旱的季节,井灌和渠灌双配套——河水丰富时使用渠灌,河水保证不了,井灌再跟上。”

  捧着沉甸甸的麦穗,贺凤芹说,今年自家的冬小麦平均每亩可增产一两百斤。有人测算,刘口土地整理项目仅把旱地改成水浇地一项,就可使两村增加粮食84吨。

  “由于资金缺乏,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缺乏或年久失修,不能满足农业正常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推进土地整治项目体现出一大特色——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末端渠系建设。”一位国土资源局的负责人说。

  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国通过开展土地整治,新修建沟渠达670多万公里。“根据部门分工,水利部门负责主干渠等大型水利枢纽建设,我们的土地整治工程则将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如支渠、斗渠、毛渠,以及农田机井的建设等。”部耕地保护司土地复垦处处长郑伟元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的土地整治项目约35%~40%的资金投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与重大的水利枢纽项目对接,2009年,河南省启动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投资最多的一个土地整治项目——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52.09亿元,建设规模348万亩,完工后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亿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粮食 连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