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积极应对 科学防灾


  “前一天还在紧张抗旱,24小时后,我们就投入到防汛抗洪中。”一位抗洪一线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说出了今年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的最大特征。

  最近,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旱涝急转”。“旱”和“涝”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象特征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完成了转化,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这一天气特点,令专家不得不以“罕见”来形容,同时也让公众对极端天气又加深了认识和体会。

  旱涝急转,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强降雨,引起山洪爆发、河水陡涨,内水难以及时外排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就在6月3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是“渴”声一片。从3月1日到5月30日,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五省降雨达到1951年以来最少量,创60年新低,虽然5月23日,部分地区迎来降雨,但对整个旱情的缓解作用不明显。未降雨的地区盼着降雨,降雨的地方盼着降更多的雨。

  这种期盼随着此后十多天里轮番而至的四次强降雨而很快改变了,这些前期饱受干旱之苦的地区,现在却因为雨太多、太集中而受灾。洪涝,在人们还来不及因为旱情结束而稍事放松时,从天而降。抗洪,再次绷紧了人们的神经。

  有专家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其说是旱涝急转,不如说旱涝并存。比如一个地区出现了涝,而临近地区却处于干旱,这是空间尺度上的旱涝并存;一个地区,前期干旱,突然集中出现几次强降雨之后就涝了,这就是旱涝急转。比如,眼下的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是涝的,但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的部分地区还在旱,有些省份是一边抗旱一边防洪。眼下的湖北,就明显属于旱涝并存。

  无论是并存还是急转,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衡,是不争的事实。极端天气正趋于频繁,也已成为共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让我们还很难在短时间揭示其全部规律,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极端天气,我们必须正视。

  一个个极端天气事件,犹如一次次大考,考验的不仅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更在不断挑战我们应对灾害能力的极限。它让我们在应对灾害、寻求对策中,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知能力,从而懂得科学防灾、未雨绸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转化 洪涝 气候变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