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背后则突出暴露出调控执行中存在的中央、地方、企业等不同执行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比如,对地方而言,停止玉米深加工直接影响地方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对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说,酒精、淀粉的高额加工利润促使他们难以遏制继续加工生产的冲动,这些将直接影响到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国家调控目标缺乏明确的监管问责机制,也使得目前调控落实乏力。
建言献策:
理顺调控 抑制炒作
针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调控中出现的隐忧,有关专家和基层农业干部认为,应从加强粮食信息权威发布、抑制市场炒作行为,理顺现有调控体系、畅通粮食产销利益联结机制,创业生产经营方式、形成农业补贴“拳头”效应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尽快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安徽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许维彬等人建议,鉴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具有特殊性,应加快我国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产品的生产价格信息发布体系。可明确由权威部门、权威的粮食交易市场作为大宗农产品产量、供求、价格等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加大信息发布密度和权威解读,避免不负责任的媒体或研究机构因为没有权威信息来源而做出的猜测解读,误导市场。
理顺调控体制,完善产销合作机制
基层干部及专家建议,对粮食调控应尽快厘清各执行主体的权责,明晰分工。
加强调控载体建设,完善调控应急机制是当务之急。浙江省粮食局副局长朝鹤忠认为,当前粮食购销、加工网点是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应重点掌握或指定一部分粮食加工、购销企业,服从成品粮油供应的宏现调控需要。
安徽省粮食局副局长刘惠提出,主产区粮食生产投入大、收益少,经济发达的粮食主销区可以支持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对主产区提供利益补偿,承担应尽的粮食安全责任。建议中央设立“粮食产业扶持资金”,主要是在主销区征收,根据粮食主产省每年销往省外粮食数量,通过转移支付支持主产区,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和流通。
创新经营机制,强化稳产增产能力
安徽省淮北市市委书记毕美家说,持续稳粮增粮离不开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村的土地经营、农业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创新经营机制,挖掘增产潜力。他认为,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集约化经营道路,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给集约化经营带来很多阻力。应该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土地使用权长期化,在坚持 自 愿 、 依 法 、 有 偿 的 原 则 下 , 允 许 土 地 使 用权 自 由 流 转 。 对 于 从 土 地 中 解 放 出 来 的 农 村 劳动力,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社保等措施为他们套一个“救生圈”,让种粮农民有高收益,进城农民无后顾之忧。
不少基层干部还建议,应尽快落实一号文件,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上的投入。
粮食安全坚持“以我为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5-13/53322.html